巑岏列岫绕,汹涌大江漱
巑岏列岫绕,汹涌大江漱释义
【汹涌】亦作“汹涌”。1.水势翻腾上涌。汉刘向《九叹·逢纷》:“波逢汹涌,濆滂沛兮。”唐李白《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》:“惊涛汹涌向何处?孤舟一去迷归年。”清薛福成《<五省沟洫图说>序》:“西北横流,汹涌而衝决为患。”蒋光慈《少年飘泊者》十五:“他想起自家的身世,不禁悲从中来,热泪又涔涔地流下,落在汹涌的波浪中。”2.气势盛大。唐黄滔《融结为河岳赋》:“刚柔随之而汹涌,嗜欲继之而隆崇。”清采蘅子《虫鸣漫录》卷二:“努目向人,势甚汹涌。”唐弢《<点滴集>序言》:“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,革命浪潮汹涌,在中等
【大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蓋切。《正韻》度柰切,音汏。小之對。《易·乾卦》大哉乾元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域中有四大,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不同同之謂大。《則陽篇》天地者,形之大。隂陽者,氣之大。又初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天子視學,大昕鼓徵。《註》日初明,擊鼓徵召學士,使早至也。又徧也。《禮·郊特牲》大報天而主日。又肥美也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士羞,庶羞皆有大,贊者辨取庶羞之大,以授賓。《註》大,以肥美者特爲臠,所以祭也。又過也。《戰國策》無大大王。又長也。《爾雅·釋器》珪大尺二寸謂之
【江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雙切,音杠。水名。《風俗通·山澤篇》江者,貢也。出珍物,可貢獻也。《釋名》江,共也。小江流入其中,所公共也。《說文》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,入海。《書·禹貢》岷山導江。《家語》夫江始於岷山,其源可以濫觴。及其至江津也,不舫舟,不避風雨,不可以涉。又《書·禹貢》三江旣入。《韋昭國語註》吳松江,錢塘江,浦陽江。《郭璞·山海經註》岷山,大江水所出。崍山,南江水所出。崌山,北江水所出。南江,北江,皆東流注於大江。《庾闡·揚都賦註》松江,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,東北入海爲婁江,東南入海爲東江,幷
【漱】《唐韻》所右切《集韻》所救切,音瘦。《說文》盪口也。《禮·內則註》以水曰漱。又澣也。《禮·內則》冠帶垢和灰請漱。《註》手曰漱。又《公羊傳·莊二十二年》臨民之所漱浣也。《註》無垢加功曰漱。又齧也。《馬融·長笛賦》秋潦漱其下趾。又《廣韻》疎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奏切,音瘶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先侯切,音鎪。義同。
【巑岏】1.山高锐貌。南朝宋鲍照《登庐山望石门》诗:“崭絶类虎牙,巑岏象熊耳。”明周浈《舟中望九华山》诗:“縹渺对雄标,巑岏发奇藴。”2.形容其他尖锐之物。清陈梦雷《西洋贡狮子赋》:“齿巑岏而五兵失鋭,目闪烁而双电交光。”3.耸立貌。南朝梁江淹《待罪江南思北归赋》:“究烟霞之繚绕,具林石之巑岏。”明李东阳《送张修撰养正北巡》诗:“南则龙楼凤阁高巑岏,北则诸州列镇相钩环。”清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小秦淮录》:“小屋三楹,屋旁小阁二楹,黄石巑岏,石中古木十数株。”4.高峻的山峰。《楚辞·刘向<九叹>》:“登巑岏以长企兮,
【列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櫱切,音裂。《說文》分解也。《廣韻》行次也,位序也。《前漢·韋玄成傳》恤我九列。《註》九卿之位。《顏延之·曲水詩序》婆娑于九列。又軍伍。《左傳·僖二十二年》不鼓不成列。又布也,也。《班固·西都賦》陛戟百重,周廬千列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稻人》以列舍水。《註》列者,其町畦,必使平垣,則水可止舍也。又姓。《廣韻》鄭有列禦。又《集韻》力制切,音例。比也。
【绕】《廣韻》而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爾紹切,音擾。《說文》纏也。《干祿字書》遶,通繞。又姓。《左傳·文十三年》繞朝贈之策。《註》繞朝,秦大夫。又《集韻》人要切,音蟯。撓,或作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