翠眉红颊墙头出,淡淡春山浅浅霞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淡淡春山浅浅霞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:下平九麻 拼音: dàn dànchūn shānjiān jiānxiá |
翠眉红颊墙头出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:去六至 拼音: cuì méihóng|gōngjiáqiángtóuchū |
翠眉红颊墙头出,淡淡春山浅浅霞释义
【淡淡】形容颜色浅淡。唐杜甫《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》:“云溪花淡淡,春郭水泠泠。”宋徐铉《寒食日作》诗:“过社纷纷燕,新晴淡淡霞。”宋陆游《泛舟至东村》诗:“颼颼风渐冷,淡淡月初生。”朱自清《温州的踪迹》一:“他到底等什么来着?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?”2.轻淡,微弱。宋晏殊《寓意》诗:“梨花院落溶溶月,柳絮池塘淡淡风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碾玉观音》:“杏花初落疎疎雨,杨柳轻摇淡淡风。”曹禺《雷雨》第三幕:“那时天边上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。”3.冷淡,不热情。《宋书·王景文传》:“人情向粲,淡淡然亦復不改常。”宋陆游《
【春山】1.春日的山。亦指春日山中。唐王维《鸟鸣涧》诗:“人閒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”金元好问《游黄华山》诗:“归来心魄为动荡,晓梦月落春山空。”清陆以湉《冷庐杂识·潘太守诗》:“莫待瀟湘芳草緑,春山处处子规声。”2.春日山色黛青,因喻指妇人姣好的眉毛。唐李商隐《代董秀才却扇》诗:“莫将画扇出帷来,遮掩春山滞上才。”元吴昌龄《端正好·美妓》套曲:“秋波两点真,春山八字分。”清洪楝园《后南柯·释酗》:“问何时消除芥蔕,终不免愁锁春山未展开。”3.指春神。清富察敦崇《燕京岁时记·打春》:“立春日,大兴、宛平县令设案於午
【浅浅】1.水不深貌。宋梅尧臣《和资政湖亭杂咏·稻畦》:“浅浅碧水平,青青稻苗长。”宋王安石《与微之同赋梅花》诗之三:“浅浅池塘短短墙,年年为尔惜流芳。”2.浅短;低矮。唐温庭筠《春野行》:“草浅浅,春如翦。”《再生缘》第二一回:“檐草春生青浅浅,瓶花吐艷媚娟娟。”3.微微;淡淡。唐方干《牡丹》诗:“花分浅浅臙脂脸,叶堕殷殷腻粉腮。”宋王安石《石竹花》诗之二:“春归幽谷始成丛,地面劳敷浅浅红。”元吴龙翰《草堂》诗:“苍烟落日草堂深,浅浅寒侵白玉簪。”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一章:“永生浅浅一笑,‘我不算一个?’”4.
【翠眉】1.古代女子用青黛画眉,故称。晋崔豹《古今注·杂注》:“魏宫人好画长眉,今多作翠眉警鹤髻。”南朝梁江淹《丽色赋》:“夫絶世而独立者,信东方之佳人,既翠眉而瑶质,亦卢瞳而頳脣。”唐卢纶《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》:“微收皓腕缠红袖,深遏朱弦低翠眉。”2.为美女的代称。唐杜甫《解闷》诗之十二:“云壑布衣鮐背死,劳人害马翠眉须。”清孙枝蔚《吊迷楼故址和彭骏孙》:“东来天子復能诗,更起飞楼贮翠眉。”
【墙】俗牆字。
【头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度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侯切,音投。《說文》首也。《禮·玉藻》頭容直。《釋名》頭,獨也,於體高而獨也。又古者謂一人爲一頭。《春秋元命苞》十紀,其一曰九頭紀,卽人皇氏。人皇兄弟九人故也。又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贄,冬用雉,夏用腒,左頭奉之。《註》頭,陽也。《疏》執禽者左首。雉以不可生服,故殺之。雖死猶尚左,以從陽也。又人名。《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》晉侯之豎頭須,守藏者也。《註》豎,小吏,名頭須。又藥名。《本草綱目》百頭,貫衆也。一名鴟頭。《陶弘景曰》葉似大蕨,毛芒似老鴟頭。又《唐韻》《正韻》
【出】《唐韻》赤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尺律切,春入聲。《說文》進也。《廣韻》見也,遠也。《增韻》出入也,吐也,寫也。又生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康公,我之自出。《註》秦康公,晉之甥也。又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》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。《註》出謂越獄逃亡也。又《增韻》斥也。《正韻》亦作黜絀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尺類切《正韻》蚩瑞切,推去聲。自中而外也。又《正韻》凡物自出,則入聲。非自出而出之,則去聲。然亦有互用者。又叶尺僞切,吹去聲。《詩·小雅》匪舌是出,維躬是瘁。又叶敕律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