粹然六君子,总抱荆山璞

粹然六君子,总抱荆山璞

诗句读音
粹然六君子平仄:仄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cuì ránliù jūn zǐ
总抱荆山璞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韵脚:入四覺
拼音: zǒngbàojīng shānpú

粹然六君子,总抱荆山璞释义

【粹然】纯正貌。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二:“欧阳公所以为一代文章冠冕者,固以其温纯雅正,蔼然为仁人之言,粹然为治世之音,然亦以其事事合体故也。”明王守仁《大学问》:“天命之性,粹然至善,其灵昭不昧者,此其至善之发见,是乃明德之本体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二》:“先生之言,粹然儒者之言也。”周作人《<蜕龛印存>序》:“用心出手,并追汉制,神与古会,盖粹然艺术之正宗。”

【六君子】1.史籍中合称六个杰出人物为“六君子”者甚多,其中最著者,约有:(1)指禹、汤、文、武、成王、周公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禹、汤、文、武、成王、周公由此其选也。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於礼者也。”(2)宋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、晁补之及陈师道、李廌,人称“苏门六君子”。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艺七·姑溪集》:“端叔在苏门,名次六君子……观全集殊下秦、晁、张、陈远甚。”(3)宋宁宗时,右丞相赵汝愚为韩侂胄诬陷,太学生周端朝、张衜、徐范、蒋傅、林仲麟、杨宏中六人上书讼其冤,被屏斥,史称“六君子”。见《宋史·忠义传·杨宏中》。

【总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正韻》作孔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祖動切,音摠。《說文》聚束也。《徐鉉曰》今俗作摠,非。《廣韻》合也,皆也。俗作惣。《書•伊訓》百官總巳。《左傳•僖七年》若總其罪人以臨之。《註》總,將領也。《前漢•揚雄傳》解扶桑之總轡。《註》總,結也。《屈原•離騷》紛總總其離合兮。《註》總總,猶繜繜,聚也。又《釋名》總,束髮也,總而束之也。《詩•齊風》總角丱兮。《疏》總聚其髮,以爲兩角。《儀禮•喪服》總六升。《註》總六升者,首飾象冠。又禾稾曰總。《書•禹貢》百里賦納總。《疏》總者,總下銍秸禾穗與稾,總皆送之。

【抱】《唐韻》薄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簿晧切《正韻》蒲晧切,袍上聲。懷也。《說文》袌,俗作抱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長千仞,大連抱。夸條直暢,實葉葰楙。《註》楙音茆。又《廣韻》持也。《增韻》挾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薄報切《正韻》蒲報切,音暴。與袌菢同。◎按《說文》捊,步侯切,或从包作抱,徐鉉曰:今作薄報切,以爲懷袌字,非是。廣韻,集韻去聲止有袌菢,而無抱。《正字通》云:懷袌之袌亦作抱,轉爲去聲,卽懷抱之義。今考經史抱字多無音切,讀从去聲亦可,義與上聲同。《書·召誥》保抱攜持厥婦子。《詩·大雅》亦旣抱子。《禮·儒行》

【荆山】1.山名。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。漳水发源于此。山有抱玉岩,传为楚人卞和得璞处。《书·禹贡》:“导嶓冢,至于荆山。”孔传:“荆山在荆州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江水二》:“《禹贡》:‘荆及衡阳惟荆州。’盖即荆山之称,而制州名矣。故楚也。”2.山名。在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南。相传禹铸鼎于此。《书·禹贡》:“导岍及岐,至于荆山。”孔颖达疏:“《地理志》云:《禹贡》北条荆山在冯翊怀德县南。”《后汉书·郡国志一·冯翊》刘昭注引晋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:“禹铸鼎於荆山,在冯翊怀德之南,今其下﹝有﹞荆渠也。”3.山名。在今河南省

【璞】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匹角切《正韻》匹各切,音樸。《玉篇》玉未治者。《增韻》玉未琢。《韻會》玉素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璞散則爲器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明璞俊。又《韻補》叶普木切,音朴。《司馬彪·贈山濤詩》卞和潛幽冥,誰能證奇璞。冀願神龍來,揚光以見燭。《正字通》或曰璞本有朴、僕二音,非叶也。《正韻》收璞入六藥,一屋闕璞,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