__崔子向安得扣关子,玄言对吾属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__崔子向安得扣关子 | 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:上六止 拼音: cuīzǐ4āndé|děi|dekòu guān |
玄言对吾属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: xuán yánduìwú shǔ |
__崔子向安得扣关子,玄言对吾属释义
【崔】《廣韻》昨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徂回切《正韻》遵綏切,音摧。《說文》高大也。《廣韻》崔嵬也。《詩·齊風》南山崔崔。《註》高大貌。《何晏·景福殿賦》高甍崔嵬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倉回切,音催。齊邑名。濟南東朝陽縣有崔城。又姓。《廣韻》齊丁公之子,食采於崔,因以爲氏。 《集韻》或作磪崒隹。
【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卽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祖似切,音梓。《說文》十一月陽氣動,萬物滋入,以爲稱。《徐鍇曰》十一月夜半,陽氣所起。人承陽,故以爲稱。又《廣韻》息也。《增韻》嗣也。《易·序卦傳》有男女,然後有夫婦。有夫婦,然後有父子。《白虎通》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。天子之子曰元子。《書·顧命》用敬保元子釗。又《儀禮·喪服》諸侯之子稱公子。又凡適長子曰冢子,卽宗子也。其適夫人之次子,或衆妾之子,曰別子,亦曰支子。《禮·曲禮》支子不祭,祭必告於宗子。又男子之通稱。《顏師古曰》子者,人之嘉稱,故凡成德,謂之君子。
【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寒切,案平聲。《說文》靜也,从女,在宀下。《廣韻》徐也,止也。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註》安安,自然性之也。《益稷》安汝止。《註》謂止於至善也。又寧也,定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在知人,在安民。《齊語》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又危之對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置之安處則安,置之危處則危。又佚樂也。《禮·表記》君子莊敬日强,安肆日偸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懷與安實敗名。又《諡法》和好不爭曰安。又何也。《禮·檀弓》吾將安仰。《楚辭·天問》九天之際,安放安屬。又與焉同。《正字通》安之於
【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音德。《說文》行有所得也。《玉篇》獲也。《韻會》凡有求而獲皆曰得。又賦受亦曰得。《易·乾卦》知得而不知喪。《禮·曲禮》臨財毋苟得。《左傳·定九年》凡獲器用曰得,得用焉曰獲。《孟子》求則得之。又貪也。《論語》戒之在得。又《韻會》與人契合曰相得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又得得,唐人方言,猶特地也。《全唐詩話》貫休入蜀,以詩投王建曰:一瓶一鉢垂垂老,千水千山得得來。又叶都木切,音篤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
【扣关】或城关而有所求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序》:“西域内附日久,区区东望,扣关者数矣。”宋叶适《厉领卫墓志铭》:“君在安丰,尝奏淮北飢民扣关求救接。”2.敲门求见。唐韦应物《移疾会诗客元生与释子法朗因贻诸祠曹》诗:“释子来问讯,诗人亦扣关。”
【玄言】指魏晋间崇尚老庄玄理的言论或言谈。《晋书·简文帝纪》:“﹝简文帝﹞及长,清虚寡欲,尤善玄言。”唐杨炯《从甥梁錡墓志铭》:“阳元既没,瞻旧宅而无成;康伯不存,对玄言而谁与?”明袁宗道《访陈晦伯先生》诗:“兕觥湛緑醑,麈尾发玄言。”章炳麟《学变》:“载其厌世,至导引求神仙,而皆崇法老庄,玄言自此作矣。”参见“玄谈”、“玄学”。2.指老庄之书。《南史·张敷传》:“﹝张敷﹞性整贵,风韵甚高,好读玄言。”《旧唐书·傅奕传》:“﹝奕曰﹞佛是胡中桀黠……模写老庄玄言,文饰妖幻之教耳。”3.指道教义理。唐张祜《硫黄》诗:
【对】《唐韻》都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都內切,音碓。《說文》應無方也。本作。《爾雅·釋言》對,遂也。《疏》遂者,因事之辭。《廣韻》答也。《增韻》揚也。《詩·大雅》以對于天下。《註》答天下仰望之心也。《書·說命》敢對揚天子之休命。又《禮·曲禮》侍坐於先生,先生問焉,終,則對。《又》君子問更端,則起而對。《註》離席對也。又次對,轉對。《王球貽謀錄》唐百官入閤,有待制次對官。後唐天成中,廢待制次對官,五日一次,內殿百官轉對。又當也,配也。《詩·大雅》帝作邦作對。《註》言擇其可當此國者而君之也。又對簿。《史記·李
【吾属】我等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唉!竖子不足与谋,夺项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。吾属今为之虏矣!”唐李颀《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》诗:“吾属交欢此何夕,南家擣衣动归客。”《明史·施聚传》:“天子安在?吾属何心饗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