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免则已矣,过计安用许

粗免则已矣,过计安用许

诗句读音
粗免则已矣平仄:平 仄 平 仄 仄
拼音: cūmiǎnzéyǐ yǐ
过计安用许平仄:平 仄 平 仄 仄
拼音: guò jìānyòngxǔ|hǔ

粗免则已矣,过计安用许释义

【粗】《廣韻》千胡切《集韻》聰徂切《正韻》倉胡切,音麤。《玉篇》大也,略也,疏也,物不精也。《禮·月令》其器高以粗。又《樂記》其怒心感者,其聲粗以厲。《莊子·秋水篇》物之粗也。又《廣韻》徂古切《韻會》坐五切,音伹。義同。 《集韻》或作觕。通作麤。俗作。字原从米从鹿。漢典考證:〔《禮·樂記》怒心感者,其聲粗以厲。〕 謹照原文怒上增其字。 考證:〔《禮·樂記》怒心感者,其聲粗以厲。〕 謹照原文怒上增其字。

【免】《唐韻》亡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美辨切,音勉。《玉篇》去也,止也,脫也。《增韻》事不相及也。《正譌》从兔而脫其足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免起阡陌之中。《註》師古曰:免者,言免脫徭役也。又《廣韻》黜也。《韻會》縱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遂免丞相勃,遣就國。又姓。《韻會》衞大夫免餘。又《集韻》武遠切,音晚。默也。又《集韻》無販切,音萬。喪冠也。春秋傳,侯免擁社。徐邈讀。又《正韻》文運切,音問。娩生子也。又喪禮,去冠括髮也。《通雅》禮記云:公儀仲子之喪,檀公免焉。《註》兔音問,別作絻。又物之鮮者爲免。《禮·內則》菫荁枌楡免

【已矣】;逝去。旧题汉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陵不难刺心以自明,刎颈以见志。顾国家於我已矣。”宋王安石《伤杜醇》诗:“悲哉四明山,此士今已矣!”明刘基《江神子》词:“千古钟期今已矣,空惨愴对瑶琴。”2.语气词。用于句末,与“矣”同义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君子遵道而行。半涂而废,吾弗能已矣。”金王若虚《五经辨惑上》:“传为经作,而经不为传作。信传而诬经,其陋儒已矣。”清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一:“‘已’为语终之词,则与‘矣’同义;连言之则曰‘已矣’。”3.叹词。罢了,算了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已矣!勿言之矣,散木也。”汉贾

【过计】1.错误的谋划。《孔丛子·对魏王》:“然则君不猜於臣,臣不隐於君,故动无过计,举无败事。”宋叶适《外论二》:“夫北虏乃吾仇也,非復可以夷狄畜;而执事者过计,借夷狄之名以抚之。”明李东阳《勤政》诗:“圣世怠荒非过计,国风勤俭有遗音。”2.过多的考虑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墨子之言,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。夫不足,非天下之公患也,特墨子之私忧过计也。”宋刘子翚《怀旧歌》:“忧煎过计祇自恼,且但努力耕吾田。”明冯梦龙《量江记·李主内宴》:“吾所恃者长江天堑,彼纵武骑千羣,无所用之,不必过计,只合及时为乐。”梁启超《复刘

【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寒切,案平聲。《說文》靜也,从女,在宀下。《廣韻》徐也,止也。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註》安安,自然性之也。《益稷》安汝止。《註》謂止於至善也。又寧也,定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在知人,在安民。《齊語》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又危之對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置之安處則安,置之危處則危。又佚樂也。《禮·表記》君子莊敬日强,安肆日偸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懷與安實敗名。又《諡法》和好不爭曰安。又何也。《禮·檀弓》吾將安仰。《楚辭·天問》九天之際,安放安屬。又與焉同。《正字通》安之於

【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余頌切,容去聲。《說文》可施行也。《易·乾卦》初九,潛龍勿用。《疏》唯宜潛藏,勿可施用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討有罪,五五用哉。又《廣韻》使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》惟楚有材,晉實用之。《杜甫詩》古來才大難爲用。又功用。《易·繫辭》顯諸仁,藏諸用。《疏》謂潛藏功用,不使物知,是藏諸用也。《論語》禮之用,和爲貴。又貨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正德利用厚生。《疏》謂在上節儉,不爲糜費,以利而用,使財物殷阜。《禮·王制》冢宰制國用,必於歲之杪,五穀皆入,然後制國用。又以也。《詩·小雅》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