寸心无疑事,所向非徒然

寸心无疑事,所向非徒然

诗句读音
所向非徒然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二仙
拼音: suǒ xiàngfēi túrán
寸心无疑事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cùn xīnwú yíshì

寸心无疑事,所向非徒然释义

【所向】1.谓所指向的地方。汉蔡琰《悲愤诗》:“猎野围城邑,所向悉破亡。”唐杜甫《房兵曹胡马》诗:“所向无空濶,真堪託死生!”2.犹去向。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九四引唐裴铏《传奇·聂隐娘》:“及夜,果失隐娘所向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九四引唐裴铏《传奇·聂隐娘》:“刘使人寻之,不知所向。”

【非徒】不但;不仅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助之长者,揠苗者也;非徒无益,而又害之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郡东山望溟海》诗:“非徒不弭望,览物情弥遒。”明李东阳《永嘉县学奎光阁记》:“积书数千卷,庋置其中,以资讲诵,博见闻,非徒为登临眺望之具也。”

【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如延切,音。《說文》燒也。《註》徐鉉曰俗作燃。蓋后人增加。《孟子》若火之始然。《管子·弟子職》蒸閒容蒸,然者處下。《文劉績曰》古者,束薪蒸以爲燭。蒸,細薪也。稍寬其束,使其蒸閒可各容一蒸,以通火氣。又使已然者居下,未然者居上,則火易然也。《集韻》通作。又《玉篇》許也,如是也。譍言也。《史記·張耳陳餘傳》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爲然諾者也。又《廣韻》語助。《禮·檀弓》歲旱,穆公召縣子而問然。《註》然之言焉也。又《廣韻》如也。《詩·邶風》惠然肯來。《禮·檀弓》貿貿然來

【寸心】指心。旧时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,故名。晋陆机《文赋》:“函绵邈于尺素,吐滂沛乎寸心。”唐杜甫《偶题》诗:“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。”清沉复《浮生六记·坎坷记愁》:“当是时,孤灯一盏,举目无亲,两手空拳,寸心欲碎。”郭沫若《瓶》诗之三八:“我纵横是已经焦死,你冰也冰不到我的寸心。”2.心事,心愿。唐钱起《逢侠者》诗:“寸心言不尽,前路日将斜。”宋司马光《谢赐<资治通鉴序>表》:“功大力薄,任重道悠;徒怀寸心,行将白首。”严复《戊戌八月感事》诗:“临河鸣犊嘆,莫遣寸心灰。”3.微小的心意。《水浒传》第八一回

【无疑】1.没有疑惧;没有猜疑。三国魏嵇康《释私论》:“行私者无所冀,则思改其非;立公无所忌,则行之无疑。”唐孟浩然《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》诗:“政成人自理,机息鸟无疑。”唐元稹《雉媒》诗:“信君决无疑,不道君相覆。”宋苏轼《策略四》:“天子与执政之大臣,既已相得而无疑,可以尽其所怀,直己而行道。”2.没有疑问。晋康法邃《<譬喻经>序》:“比次首尾,皆令条别,趣使易了,於心无疑。”《百喻经·田夫思王女喻》:“我昨见王女……是以病耳。我若不得,必死无疑。”金元好问《普照范炼师写真》诗之三:“鹤骨松姿又一奇,化身

【事】〔古文〕叓《唐韻》鉏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仕吏切,音示。大曰政,小曰事。《廣韻》使也,立也,由也。《釋名》事,偉也。偉立也。凡所立之功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六府三事允治。又《詩·小雅》三事大夫,莫肯夙夜。《註》三公也。又《詩·大雅》三事就緒。《註》三農之事也。又奉也。《禮·曲禮》年長以倍。則父事之。又營也,治也。《史記·曹參世家》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,見參不事事。又《廣韻》《類篇》側吏切。事刃,與倳剚同。別見人部倳字註。又《韻補》叶逝支切,音時。《蔡邕詞》帝曰休哉,命公三事。乃耀柔嘉,是式百司。又叶詩紙切,音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