蹉跎翻学步,感激在知音

蹉跎翻学步,感激在知音

诗句读音
感激在知音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gǎn jīzàizhī yīn
蹉跎翻学步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cuō tuófānxué bù

蹉跎翻学步,感激在知音释义

【感激】激发。汉刘向《说苑·修文》:“感激憔悴之音作而民思忧。”《后汉书·列女传·许升妻》:“升感激自厉,乃寻师远学,遂以成名。”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议论》:“天下之事,多成于贫贱感激之中,或败於富贵安乐之际,理无可疑也。”2.引申指激动,有生气。唐杜甫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序:“﹝张旭﹞自此草书长进,豪荡感激。”清谭献《<明诗录>序》:“言不期深而自然感激,文不期工而吐于高亮。”3.衷心感谢。《宋书·范晔传》:“又有王国寺法静尼亦出入义康家内,皆感激旧恩,规相拯拔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七九回:“韩存保感激无地,就

【在】《唐韻》昨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盡亥切,裁上聲。《爾雅·釋訓》居也。《易·乾傳》在下位而不憂。又察也。《書·舜典》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。又存也。《論語》父母在。又所在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徵詣行在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以四海爲家,謂所居爲行在所。又姓。晉汝南太守在育。又脾神曰常在,見《黃庭經》。又昨代切,音載。義同。又叶雌氏切。音此。善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屬于毛,不離于裏。天之生我,我辰安在。又叶才里切。示上聲。《屈原·離騷》吾令豐隆乗雲兮,求虙之所在。解佩纕以結言兮,

【知音】1.通晓音律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,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,知乐则几於礼矣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五八一引汉桓谭《新论》:“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。”宋周邦彦《意难忘》词:“知音见説无双,解移宫换羽,未怕周郎。”《醒世恒言·黄秀才徼灵玉马坠》:“僖宗皇帝,妙选天下知音女子,入宫供奉。”2.《列子·汤问》载: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琴。伯牙琴音志在高山,子期说“峩峩兮若泰山”;琴音意在流水,子期说“洋洋兮若江河”。伯牙所念,锺子期必得之。后世遂以“知音”比喻知己,同志。三国魏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徐

【蹉跎】失足。《楚辞·王褒<九怀·株昭>》:“驥垂两耳兮,中坂蹉跎。”洪兴祖补注:“蹉跎,失足。”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正始寺》:“若乃絶岭悬坡,蹭蹬蹉跎。”2.失时。三国魏阮籍《咏怀》之五:“娱乐未终极,白日忽蹉跎。”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种胡荽》:“蹉跎失机,则不得矣。”3.衰退。唐白居易《续古诗》之七:“容光未销歇,欢爱忽蹉跎。”唐薛逢《追昔行》:“嘆息人生能几何,喜君颜貌未蹉跎。”4.失意;虚度光阴。南朝齐谢朓《和王长史卧病》:“日与岁眇邈,归恨积蹉跎。”唐李颀《放歌行答从弟墨卿》:“由是蹉跎一老夫,养

【翻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孚袁切《韻會》浮袁切《正韻》孚艱切,音番。《說文·新附字》飛也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衆鳥翩翻。又《增韻》反覆也。通作幡。又通作反。又《韻補》叶孚愔切《鄭曼季·贈陸雲詩》鴛鴦于飛,徘徊翩翻。載頡載頏,命侶鳴羣。又《韻補》叶孚焉切,西京賦與旃同叶。 《集韻》或作飜。亦作拚。

【学步】1.见“学步邯郸”。2.(小孩)学习走步。亦比喻学习做,学习从事。宋陆游《三山杜门作歌》之一:“我生学步逢丧乱,家在中原厌奔窜。”孙中山《建国方略·民权初步序》:“孩提之举步也,必有保母教之。今国民之学步,亦当如是。”郭小川《乡村大道》诗:“当我脱离了娘怀,也还不得不在上面学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