促织墙阴唧唧吟,早催衣褐上寒砧

促织墙阴唧唧吟,早催衣褐上寒砧

诗句读音
早催衣褐上寒砧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zǎocuīyì hèshàng|shǎnghán zhēn
促织墙阴唧唧吟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二十一侵
拼音: cù zhīqiángyīnjī jīyín

促织墙阴唧唧吟,早催衣褐上寒砧释义

【早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子皓切,遭上聲。《說文》晨也。又先也。《易·坤卦》由辨之不早辨也。又與皁同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徒》宜皁物。《註》皁物,柞、栗之屬。《釋文》皁音早。本或作早。 《說文》作。从日在甲上。

【催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倉回切,音崔。促也,迫也。 本作趣,古有趣無催,催促皆後人所增。催趣同聲,實一字。

【衣褐】泛指粗布衣服。《百喻经·贫人烧粗褐衣喻》:“汝种姓端正,贵人之子,云何著此麤弊衣褐。”宋苏轼《赐诸路臣寮中冬衣袄口宣制》:“霜露荐至,衣褐未周。”清孙枝蔚《秋夜翟家庄作》诗:“隣砧休太急,衣褐典皆完。”1.穿粗布衣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‘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?’曰:‘否。许子衣褐。’”赵岐注:“许子衣褐,以毳织之,若今马衣也。或曰褐,枲衣也。一曰粗布衣也。”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度秦王虽斋,决负约不偿城,乃使其从者衣褐,怀其璧,从径道亡,归璧於赵。”2.借指贫贱者。《后汉书·赵典传》:“典慨然曰

【上】〔古文〕丄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天者親上。又《廣韻》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又上日。《書·舜典》正月上日。《註》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又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又上官,複姓。又《唐韻》時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《易·需卦》雲上于天。《禮·曲禮》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又進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朔

【寒砧】碪”。指寒秋的捣衣声。砧,捣衣石。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秋景的冷落萧条。唐沉佺期《古意呈补阙乔知之》诗:“九月寒砧催木叶,十年征戍忆辽阳。”唐李贺《龙夜吟》:“寒碪能擣百尺练,粉泪凝珠滴红线。”南唐李煜《捣练子令》词:“深院静,小庭空。断续寒砧断续风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二一回:“譙楼禁鼓,一更未尽一更催;别院寒砧,千捣将残千捣起。”

【促织】蟋蟀的别名。《古诗十九首·明月皎夜光》:“明月皎夜光,促织鸣东壁。”唐杜甫《促织》诗:“促织甚微细,哀音何动人。”元薛昂夫《甘草子》曲:“促织儿啾啾添瀟洒,陶渊明欢乐煞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宣德间,宫中尚促织之戏,岁征民间。”

【墙】俗牆字。

【阴】與隂同。見《字彙補》字註。(陰)〔古文〕霒侌瘖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今切《正韻》於禽切,音音。《說文》闇也。《釋名》陰,蔭也,氣在內奧蔭也。《玉篇》幽無形,深難測謂之陰。《易·坤卦》陰雖有美含之,以從王事,弗敢成也。地道也,妻道也,臣道也。《禮·月令》百官靜事毋,以定晏陰之所成。又《周禮·天官·內宰》以陰禮敎六宮。《註》陰禮,婦人之禮。又《內小臣》掌王之陰事陰令。又《地官·大司徒》以陰禮敎親,則民不怨。《註》陰禮,謂男女之禮。又陰晴。《詩·邶風》曀曀其陰。《又》以陰以雨。又《說文》山之北也。《書·禹貢

【唧唧】1.叹息。亦指叹息声。《乐府诗集·横吹曲辞五·木兰诗》:“唧唧復唧唧,木兰当户织,不闻机杼声,唯闻女叹息。”唐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我闻琵琶已叹息,又闻此语重唧唧。”金王若虚《滹南诗话》卷二:“夫笑而呵呵,叹而唧唧,皆天籟也。”2.赞叹声。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开善寺》:“緑萍浮水,飞梁跨阁,高树出云,咸皆唧唧。”周祖谟校释:“唧唧,嗟嘆声。”按,一本作“嘖嘖”。3.鸟鸣、虫吟声。唐王维《青雀歌》:“犹胜黄雀争上下,唧唧空仓復若何?”宋欧阳修《秋声赋》:“但闻四壁虫声唧唧,如助余之嘆息。”蒋光慈《少年漂泊

【吟】〔古文〕唫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魚音切,音崟。《說文》呻也。《廣韻》歎也。又《增韻》哦也,咏也,鳴也。《莊子·德充符》倚樹而吟。《戰國策》晝吟宵哭。《楚辭·漁父》行吟澤畔。《荀子·不苟篇》盜跖吟口。《註》吟咏長在人口也。《後漢·梁冀傳》口吟舌言。《註》謂語吃不能明了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唐嘉州刺史吟約。又音含。《前漢·郊祀歌》靈安留,吟靑黃。《註》服虔曰:吟音含。○按師古云:服說非也。吟,歌誦也,靑黃,四時之樂也。然服有此音,今存之。又《集韻》牛錦切,音僸。《揚雄·解嘲》蔡澤雖噤吟,而笑唐舉。《註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