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白真若辱,脱帽甘沉冥
大白真若辱,脱帽甘沉冥释义
【大白】色旗。《周礼·春官·巾车》:“建大白,以即戎,以封四卫。”郑玄注:“大白,殷之旗。”《礼记·明堂位》:“殷之大白,周之大赤。”孔颖达疏:“殷之大白,谓白色旗。”2.古白布冠。《礼记·杂记上》“大白冠”唐孔颖达疏:“大白者,古之白布冠也。”3.大酒杯。汉刘向《说苑·善说》:“魏文侯与大夫饮酒,使公乘不仁为觴政,曰:‘饮不釂者,浮以大白。’”宋司马光《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》诗:“须穷今日懽,快意浮大白。”欧阳予倩《渔夫恨》第四场:“好极了,好极了,可以浮一大白!”4.大船名。慧琳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八九引《庄子》:
【真】同眞。俗字。
【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而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日灼切,音弱。《說文》若,擇菜也。又《玉篇》杜若,香草。《楚辭·九歌》采芳洲兮杜若。《夢溪筆談》杜若,卽今之高良薑。又順也。《書·堯典》欽若昊天。《傳》敬順也。《詩·小雅》曾孫是若。又汝也。《儀禮·士昏禮》勗帥以敬先妣之嗣,若則有常。《晉語》晉文公謂勃鞮曰: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,命曰三日,若宿而至。又如也。《書·盤庚》若網在綱。又乃也。《周語》必有忍也,若能有濟也。又語辭。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君若降送之,則不敢顧。《疏》若者,不定之辭也。又《前漢·武帝紀》民年九十
【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而蜀切《集韻》儒欲切,音蓐。《廣韻》恥也。《禮·曲禮》孝子不登危,懼辱親也。又汙也。《左傳·襄三十年》使吾子辱在塗泥久矣。又屈也。《禮·曲禮》君言至,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。《註》屈辱尊命之臨也。又僇也。《說文》辱,从寸,在辰下。失耕時於封疆上僇之也。又姓,見《姓苑》。
【脱帽】1.表示认罪。《后汉书·耿秉传》:“安得惶恐,走出门,脱帽抱马足降。”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韩大任》:“白头脱帽,身膺徽纆。”2.表示恭敬。唐刘知几《史通·叙事》:“王劭《齐志》述洛干感恩,脱帽而谢。”如:脱帽致敬。3.形容豪放,无所检束。唐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:“张旭三盃草圣传,脱帽露顶王公前。”唐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·疏野》:“筑室松下,脱帽看诗。”宋苏轼《送张天觉河东提刑》诗:“脱帽风流餘长史,埋轮家世本留侯。”4.谓地主、富农、反革命分子等经过改造而改变成分。因为原来定成分称为“戴帽子”,故云。
【甘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沽三切,感平聲。《說文》美也。《徐曰》物之甘美者也。《韻會》五味之一。《正韻》甜也。《書·洪範》稼穡作甘。《傳》甘味生于百穀。《詩·衞風》誰謂荼苦,其甘如薺。《禮·月令》中央土,其味甘。又言之悅耳。亦曰甘。《左傳·昭十一年》幣重而言甘。又《詩·衞風》願言思伯,甘心首疾。《傳》甘,厭也。《疏》謂思之不已,乃厭足於心,用是生首疾也。凡人飮食口,甘遂至于厭足,故云:甘,厭也。又《左傳·莊九年》管召,讎也。請受而甘心焉。《註》甘心,言欲快意戮殺之。又《易·臨卦》六三甘
【沉】《字彙》同沈。
【冥】《唐韻》莫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忙經切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銘。《說文》幽也。从日六,冖聲。日數十,十六日而月始虧,冖亦夜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幼也。《註》幼稚者,冥昧也。《詩·小雅》噦噦其冥。《前漢·五行志》其廟獨冥。《註》暗也。《玉篇》窈也,夜也,草深也。又靑冥,天也。《楚辭·九章》據靑冥而攄虹。又北冥,海也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北冥有魚。《正韻》通作溟。又玄冥,水神。《禮·月令》其神玄冥。《註》少皡氏子曰脩,曰熙,爲水官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母迥切《正韻》母耿切,銘上聲。《詩·小雅》無將大車,維塵冥冥。無思百憂,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