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道若坦途,狂夫蹈邪径

大道若坦途,狂夫蹈邪径

诗句读音
狂夫蹈邪径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kuáng fūdǎoxié jìng
大道若坦途平仄:仄 仄 仄 仄 平
拼音: dà dào4|3tǎn tú

大道若坦途,狂夫蹈邪径释义

【狂夫】1.无知妄为的人。《诗·齐风·东方未明》:“折柳樊圃,狂夫瞿瞿。”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故曰:‘狂夫之言,圣人择焉。’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拗相公饮恨半山堂》:“何物狂夫,敢毁谤朝政如此?”2.用作谦词。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固狂夫下愚,不达大体,窃感古人一饭之报,况受顾遇而容不尽乎!”3.放荡不羁的人。《后汉书·独行传·谯玄》:“忽有醉酒狂夫,分争道路,既无尊严之仪,岂识上下之别。”唐杜甫《狂夫》诗:“欲填沟壑惟疏放,自笑狂夫老更狂。”清孙枝蔚《延令书怀二十二韵》:“小子哀穷叟,狂夫藐达官。”4.指悖逆胡

【蹈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徒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大到切《正韻》杜到切,音導。《說文》踐也。《博雅》履也。《釋名》道也。以足踐之,如道路也。《禮·樂記》故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也。《左傳·哀二十一年》使我高蹈。《註》高蹈,猶遠行也。又與悼同。《詩·小雅》上帝甚蹈。《傳》動也。《箋》蹈讀曰悼。《釋文》蹈,鄭作悼。病也。

【邪径】“邪逕”。1.比正道近便的小路。《汉书·五行志中之上》:“成帝时謌謡又曰:‘邪径败良田,谗口乱善人。’”晋皇甫谧《高士传·焦先》:“冬夏袒不著衣,卧不设席,又无蓐,以身亲土,其体垢污,皆如泥滓。不行人间,或数日一食,行不由邪径,目不与女子。”清顾图河《任运》诗:“善走须得途,邪径不可行。”2.比喻不正当的行径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子且下车,子适知邪径之速,不虑失道之迷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维摩诘经讲经文》:“背真原,驀邪逕,夸俊夸能头上骋。”明何景明《何子·上作》:“正道坏则邪径成,公室衰则私门

【大道】的道路。《列子·说符》:“大道以多歧亡羊,学者以多方丧生。”汉班昭《东征赋》:“遵通衢之大道兮,求捷径欲从谁?”郭小川《乡村大道》诗:“乡村大道呵,我爱你的长远和宽阔。”2.指正常的传播途径。蒋子龙《乔厂长上任记》:“小道快于大道,文件证实谣传。”3.正道;常理。指最高的治世原则,包括伦理纲常等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孔子曰:‘大道之行也,与三代之英,丘未之逮也,而有志焉。’”《汉书·司马迁传赞》:“又其是非颇繆於圣人,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。”唐柳宗元《箕子碑》:“当紂之时,大道悖乱,天威之动不能戒,圣人之

【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而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日灼切,音弱。《說文》若,擇菜也。又《玉篇》杜若,香草。《楚辭·九歌》采芳洲兮杜若。《夢溪筆談》杜若,卽今之高良薑。又順也。《書·堯典》欽若昊天。《傳》敬順也。《詩·小雅》曾孫是若。又汝也。《儀禮·士昏禮》勗帥以敬先妣之嗣,若則有常。《晉語》晉文公謂勃鞮曰: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,命曰三日,若宿而至。又如也。《書·盤庚》若網在綱。又乃也。《周語》必有忍也,若能有濟也。又語辭。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君若降送之,則不敢顧。《疏》若者,不定之辭也。又《前漢·武帝紀》民年九十

【坦途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