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道玄门几百般,不拘东西及南北

大道玄门几百般,不拘东西及南北

诗句读音
大道玄门几百般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dà dàoxuán mén1|3bǎi bān
不拘东西及南北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平 仄
韵脚:入二十五德
拼音: bù jūdōng xījínán|nāběi|bèi

大道玄门几百般,不拘东西及南北释义

【大道】的道路。《列子·说符》:“大道以多歧亡羊,学者以多方丧生。”汉班昭《东征赋》:“遵通衢之大道兮,求捷径欲从谁?”郭小川《乡村大道》诗:“乡村大道呵,我爱你的长远和宽阔。”2.指正常的传播途径。蒋子龙《乔厂长上任记》:“小道快于大道,文件证实谣传。”3.正道;常理。指最高的治世原则,包括伦理纲常等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孔子曰:‘大道之行也,与三代之英,丘未之逮也,而有志焉。’”《汉书·司马迁传赞》:“又其是非颇繆於圣人,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。”唐柳宗元《箕子碑》:“当紂之时,大道悖乱,天威之动不能戒,圣人之

【玄门】《老子》: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”后因以“玄门”指道教。《魏书·礼志一》:“世宗优游在上,致意玄门,儒业文风,顾有未洽。”后蜀何光远《鉴戒录·躭释道》:“李德裕相公性好玄门,往往冠褐,修彭祖房中之术,求茅君点化之功。”2.指佛教。晋慧远《三报论》:“推此以观,则知有方外之宾,服膺妙法,洗心玄门。”唐刘孝孙《游灵山寺》诗:“永怀筌了义,寂念啟玄门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八:“今生更復勤脩精进,直当超脱玄门,上证大觉。”3.指高深的境界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《礼记》,桓云:‘时

【几】《唐韻》居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舉履切《正韻》居里切,寄上聲。《說文》踞几也。《徐曰》人所凭坐也。《詩·大雅》或肆之筵,或授之几。《周禮·春官》五几,玉几,雕几,彤几,漆几,素几。《劉歆·西京雜記》漢制,天子玉几,冬加綈錦其上,謂之綈几。凡公侯皆竹木几,冬則細爲橐以馮之。《玉篇》案也。亦作机。《左傳·昭五年》設机而不倚。又几几,安重貌。《詩·豳風》赤舄几几。(幾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居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希切,音機。《說文》微也。《易·繫辭》幾者,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兢兢業業,一日二日萬幾。《傳

【百般】。唐韩愈《晚春》诗:“草树知春不久归,百般红紫鬭芳菲。”宋梅尧臣《和王待制牡丹咏》:“浓澹百般开,风露几番改。”《花城》1981年第6期:“心心的一个笑靥,一个怪相,体重增加一斤,足以中和及抵销王嘉所受到的百般屈辱所带来的痛苦。”2.谓想尽或用尽一切方法。元关汉卿《金线池》第一折:“我这门户人家,巴不得接着子弟,就是钱入龙门,百般奉承他,常怕一个留他不住。”《说唐》第一回:“又有两个宠臣孔范、江总,他二人百般迎顺。”茅盾《色盲》五:“用了绝大的努力,自己又百般譬说,再辅以何教官的辛辣尖刻的教义,他仅能在倦

【不拘】1.不拘泥;不计较;不限制。《庄子·渔父》:“故圣人法天贵真,不拘於俗。”成玄英疏:“不拘束於俗礼也。”宋苏轼《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宜》:“欲乞特赐指挥,今后差试官,不拘经义诗赋,专务选择有词学之人。”清严有禧《漱华随笔·殿试》:“旧制殿试,皆有黜落,临时请旨,不拘数目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二一:“去国后在学校中,病院里,与同伴谈笑,也有极不拘之时,只是终不能痴傻到绝不用点思想的地步。”2.不论;不管。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五:“想夫人处必有佳饌,烦汝敬謁,不拘多寡,以疗宿飢,可乎?”《红楼梦》第十回:“

【东西】方位名。东方与西方;东边与西边。《墨子·节用中》:“古者尧治天下,南抚交阯,北降幽都,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。”汉刘向《九叹·远逝》:“水波远以冥冥兮,眇不睹其东西。”《醒世恒言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高赞看椅上坐。钱青自谦幼辈,再三不肯,只得东西昭穆坐下。”叶圣陶《黄山三天》:“文殊院前边的文殊台比较宽阔些,可是靠南突出的东西两块大石,顶部凿平,留着边缘作自然的栏杆,那地位更窄了。”2.从东到西。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四:“秦为阿房殿,在长安西南二十里,殿东西千步,南北三百步。”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:“先是

【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那含切,音男。《說文》草木至南方,有枝任也。《徐曰》南方主化育,故曰主枝任也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太陽者,南方。南,任也。陽氣任養物,於時爲夏。《白虎通》八月之律,謂之南呂何。南者,任也。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。又樂名。《詩·小雅》以雅以南。《韻會》南亦雅樂名,猶九夏也,南夏皆文明之方,故名南。周南召南,亦樂名。又姓。《韻會》魯大夫南遺。《宋書·律志》班左並馳,董南齊轡。又雙南,金也。《范仲淹金在鎔賦》英華旣發,雙南之價彌高。鼓鑄未停,百鍊之功可待。又《翻譯名義》合掌作禮

【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博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必墨切《正韻》必勒切,綳入聲。《說文》乖也。从二人相背。《徐曰》乖者,相背違也。《史記·魯仲連傳》士無反北之心。《玉篇》方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北方水,太隂之精,主冬,曰壬癸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太隂者北方。北,伏也。陽氣伏于下,于時爲冬。又《廣韻》奔也。《史記·管仲傳》吾三戰三北。又《集韻》補妹切《韻會》蒲妹切,音背。《集韻》違也。《正韻》分異也。《書·舜典》分北三苗。《註》分其頑梗,使背離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