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耋既鲐,童子未□

大耋既鲐,童子未□

诗句读音
大耋既鲐平仄:仄 平 仄 平
拼音: dà diéjìtái
童子未□平仄:平 仄 仄
韵脚:去八未
拼音: tóngzǐwèi

大耋既鲐,童子未□释义

【大耋】曰耋。一说指七十岁。故以“大耋”指老年人,或指高龄。《易·离》:“九三,日昃之离,不鼓缶而歌,则大耊之嗟,凶。”唐孟郊《晚雪吟》:“小儿击玉指,大耋歌圣朝。”宋陆游《书志》诗:“况今蒲柳姿,俛仰及大耋。”清姚鼐《汇香七叔父八十寿序》:“大耋之年,於里中时会亲族,康强娱乐,不知世有缺陷之事。”

【鲐】《廣韻》土來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湯來切,音台。《說文》海魚名。《正字通》河豚別名。《史記·貨殖傳》鮐鮆千斤。《註》師古曰:鮐,海魚也。《左思·吳都賦》鮪鯸鮐。《註》鯸鮐魚,狀如科斗,大者尺餘,腹下白,背上靑黑有黃文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鮐背。《疏》老人皮膚消瘠,背若鮐魚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鮐,老也。秦晉之郊,陳兗之會,曰耇鮐。《註》言背皮如鮐魚。《釋名》九十曰鮐背,背有鮐文也。又通作台。《詩·大雅》黃耇台背。《箋》台之言鮐也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堂來切,音臺。又《集韻》盈之切,音怡。義同。

【童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徒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東切,音同。獨也。言童子未有室家者也。《增韻》十五以下謂之童子。《易·蒙卦》匪我求童蒙。《詩·衞風》童子佩觿。《穀梁傳·昭十九年》羈貫成童。《註》成童,八歲以上。又《增韻》女亦稱童子。《禮·記註》女子子在室,亦童子也。又邦君妻自稱之謙辭。《論語》夫人自稱曰小童。又牛羊之無角者曰童。《易·大畜》童牛之牿。《詩·大雅》俾出童羖。又《釋名》山無草木曰童,若童子未冠然。《莊子·徐無鬼》堯聞舜之賢,舉之童土之地。《註》童土,無草木地。又地名。《前漢·功臣表》童鄕侯鐘祖。又草名

【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卽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祖似切,音梓。《說文》十一月陽氣動,萬物滋入,以爲稱。《徐鍇曰》十一月夜半,陽氣所起。人承陽,故以爲稱。又《廣韻》息也。《增韻》嗣也。《易·序卦傳》有男女,然後有夫婦。有夫婦,然後有父子。《白虎通》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。天子之子曰元子。《書·顧命》用敬保元子釗。又《儀禮·喪服》諸侯之子稱公子。又凡適長子曰冢子,卽宗子也。其適夫人之次子,或衆妾之子,曰別子,亦曰支子。《禮·曲禮》支子不祭,祭必告於宗子。又男子之通稱。《顏師古曰》子者,人之嘉稱,故凡成德,謂之君子。
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