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凡体立方言用,且着工夫检自身

大凡体立方言用,且着工夫检自身

诗句读音
大凡体立方言用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韵脚:去三用
拼音: dà fántǐ|tīlìfāngyányòng
且着工夫检自身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qiě|jūzhuó|zháo|zhāo|zhegōng fū3zì shēn

大凡体立方言用,且着工夫检自身释义

【大凡】1.犹大要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礼之大凡:事生,饰欢也;送死,饰哀也;军旅,饰威也。”宋苏轼《孔毅甫凤咮石砚铭》:“如乐之和,如金之坚,如玉之有润,如舌之有泉,此其大凡也。”姚华《曲海一勺》:“文章流别,自古已繁,综其大凡,略有二类:无韵曰笔,有韵曰文。”参见“大要”。2.表示总括一般的情况,犹言大抵。《礼记·祭法》:“大凡生於天地之间者皆曰命,其万物死皆曰折,人死曰鬼,此五代之所不变也。”唐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”郭沫若《断断集·青年与文化》:“大凡伟大的文学、科学的创作和发明,都是三

【体】《廣韻》蒲本切《集韻》部本切,盆上聲。劣也。又麤貌。與笨同。《通雅》輀車之夫曰体夫。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葬,同昌公主賜酒餠餤四十橐駝,以飤体夫。《註》体,蒲本反。体夫,轝柩之夫。 俗書四體之體,省作體,誤。(體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土禮切,涕上聲。《說文》總十二屬也。《釋名》體,第也。骨肉毛血表裏大小相次第也。《廣韻》四支也。《禮·中庸》動乎四體。又《易·文言》君子體仁,足以長人。《疏》體包仁道。又《書·畢命》辭尚體要。《註》辭以理實爲要。又《詩·衞風》爾卜爾筮,體無咎言。《傳》體,

【立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入切,音力。《說文》立,住也。《釋名》立,林也。如林木森然,各駐其所也。《廣韻》立,行立。《禮·曲禮》立必正方。又成也。《禮·冠義》而後禮義立。又堅也。《易·大過》君子以獨立不懼。《論語》三十而立。又樹立也。《易·說卦傳》立天之道,曰隂與陽。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立人之道曰仁與義。《書·伊訓》立愛惟親,立敬惟長。《左傳·襄二十四年》穆叔曰: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其次立言。又置也,建也。《書·牧誓》立爾矛。《周禮·天官》建其牧,立其監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師服曰:天子建國,諸侯立家

【方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府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分房切,音芳。《說文》倂船也。象兩舟省總頭形。或从水作汸。《詩·周南》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《傳》方,泭也。《釋文》小筏曰泭。《爾雅·釋水》大夫方舟。《註》倂兩船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方船而下。《註》謂船也。又《易·坤卦》六二直方大。《註》地體安靜,是其方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圜者中規,方者中矩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天道曰圓,地道曰方。方者主幽,圓者主明。又《易·觀卦》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。《疏》省視萬方。《詩·大雅》監觀四方。《周禮·天官·冢宰》辨方正位。《註》別四方。《

【言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語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魚軒切,平聲。《說文》直言曰言,論難曰語。《周禮·大司樂註》發端曰言,答述曰語。《釋名》言,宣也。宣彼此之意也。《易·乾卦》庸言之信。《書·湯誓》朕不食言。《傳》言已出而反吞之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鄕八糾萬民,七曰造言之。《註》譌言惑衆也。《論語》寢不言。《註》自言曰言。《史記·商君傳》貌言華也,至言實也,苦言藥也,甘言疾也。《唐書·徐伯彥傳》言者,德之柄也,行之主也,身之文也。又辭章也。《書·洪範》五事,一曰貌,二曰言。《疏》言者,道其語有辭章也。《禮·曲禮》

【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余頌切,容去聲。《說文》可施行也。《易·乾卦》初九,潛龍勿用。《疏》唯宜潛藏,勿可施用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討有罪,五五用哉。又《廣韻》使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》惟楚有材,晉實用之。《杜甫詩》古來才大難爲用。又功用。《易·繫辭》顯諸仁,藏諸用。《疏》謂潛藏功用,不使物知,是藏諸用也。《論語》禮之用,和爲貴。又貨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正德利用厚生。《疏》謂在上節儉,不爲糜費,以利而用,使財物殷阜。《禮·王制》冢宰制國用,必於歲之杪,五穀皆入,然後制國用。又以也。《詩·小雅》謀

【且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野切《正韻》七野切,音跙。借曰之辭。《論語》且予之類是也。又未定之辭。《禮·檀弓》曾子曰:祖者,且也。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。又又也。《詩·小雅》君子有酒,多且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頌》匪且有且。《傳》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。又姑且也。《詩·唐風》且以喜樂。又將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范增謂項莊曰:若屬且爲所鹵。又苟且也。《莊子·庚桑楚》老子語南榮趎曰:與物且者,其身不容,焉能容人。《註》且者,姑與物爲雷同,而志不在也。又姓。宋且謹修,明且。俗誤讀苴。又通作俎。薦牲具。祭祀燕饗用之

【工夫】1.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遐览》:“艺文不贵,徒消工夫。”唐杜荀鹤《秋日闲居寄先达》诗:“到头身事欲何为,窗下工夫鬢上知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郑振铎》:“重行整理,又须费一番新工夫。”2.指化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。唐韩偓《商山道中》诗:“却忆往年看粉本,始知名画有工夫。”宋陆游《夜吟》之二:“六十餘年妄学诗,工夫深处独心知。”赵树理《三里湾》三二:“劳动也不是一天就能练出工夫来的!”3.犹工作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:“今日我家里不曾做得了工夫,不好造次住得。”梁启超《申论种

【检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奄切,兼上聲。《說文》書署也。《徐曰》書函之蓋,三刻其上,繩緘之,然後塡以泥,題書其上而印之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市註》璽節印章,如今斗檢封。又玉檢,以玉爲檢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封禪註》金泥玉檢。又書袠之簽曰檢。《後漢·公孫瓚傳》皁囊施檢。《類篇》俗謂之燕尾,又謂之排。又檢制也。《孟子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檢,同也。《郭註》模範同等。又檢式也。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人主立法,先自爲檢式儀表,故令行于天下。又櫽栝謂之檢。《揚子·法言》蠢迪檢押。又檢點,官名。《宋史·

【自身】亲自;自己。《后汉书·窦宪传》:“宪以单于不自身到,奏还其侍弟。”元李行道《灰阑记》楔子:“老身郑州人氏,自身姓刘,嫁的夫主姓张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至二月六日,由许多友人之助,始脱身至英租界,一无所携,只自身及妇竪共三人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