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富无粮,大悟无道

大富无粮,大悟无道

诗句读音
大富无粮平仄: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陽
拼音: dà|dài|tàifùwúliáng
大悟无道平仄:仄 仄 平 仄
拼音: dà|dài|tàiwùwú dào

大富无粮,大悟无道释义

【大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蓋切。《正韻》度柰切,音汏。小之對。《易·乾卦》大哉乾元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域中有四大,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不同同之謂大。《則陽篇》天地者,形之大。隂陽者,氣之大。又初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天子視學,大昕鼓徵。《註》日初明,擊鼓徵召學士,使早至也。又徧也。《禮·郊特牲》大報天而主日。又肥美也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士羞,庶羞皆有大,贊者辨取庶羞之大,以授賓。《註》大,以肥美者特爲臠,所以祭也。又過也。《戰國策》無大大王。又長也。《爾雅·釋器》珪大尺二寸謂之

【富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方副切,否去聲。《說文》備也。一曰厚也。《廣韻》豐於財也。《書·洪範》五福,二曰富。《周禮·天官·冢宰》二曰祿以馭其富又。《史記·貨殖傳》本富爲上,末富次之,奸富最下。又《易·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《禮·儒行》不祈多積,多文以爲富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有萬不同之謂富。又《正字通》年富,謂年幼後來齒歷方久也。《史記·曹相國世家》悼惠王富於春秋。又《禮·祭義》殷人貴富而尚齒。《註》臣能世祿曰富。又貨賄也。《書·呂》典獄非訖于威,惟訖于富。《註》主獄之官,非惟得盡法於權勢,亦得盡法於賄賂之人也

【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釋文》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《藝苑雄黃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廣韻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扶切《廣韻》武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書·舜典》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《益

【粮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呂張切《正韻》龍張切,音良。同糧。《張衡·思賦》屑瑤蕋以爲粮。(糧)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呂張切《正韻》龍張切,音良。《說文》穀食。《周禮·地官·廩人》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,則治其糧與其食。《註》行道曰糧,謂糒也。止居曰食,謂米也。《左傳·僖四年》申侯曰:共其資糧屝屨。《疏》糧謂米粟,行道之食。《詩·大雅》乃裹餱糧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適百里者,宿舂糧。適千里者,三月聚糧。又藥名。《神異經》禹餘糧,世傳禹治水,棄其所餘糧于江中,生爲藥草也。 亦作粮。

【大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蓋切。《正韻》度柰切,音汏。小之對。《易·乾卦》大哉乾元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域中有四大,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不同同之謂大。《則陽篇》天地者,形之大。隂陽者,氣之大。又初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天子視學,大昕鼓徵。《註》日初明,擊鼓徵召學士,使早至也。又徧也。《禮·郊特牲》大報天而主日。又肥美也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士羞,庶羞皆有大,贊者辨取庶羞之大,以授賓。《註》大,以肥美者特爲臠,所以祭也。又過也。《戰國策》無大大王。又長也。《爾雅·釋器》珪大尺二寸謂之

【悟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五故切,音誤。《說文》覺也。从心吾聲。《困知記》無所覺之謂迷,有所覺之謂悟。又啓發人曰悟。《崔駟達旨》唐睢華顚以悟秦。又通作寤。《史記·項羽傳贊》尙不覺悟。

【无道】1.指社会政治纷乱,黑暗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天下无道,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。”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故国有道则仕,国无道则隐。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疑古》:“﹝瞀光﹞辞曰:‘吾闻之,无道之世,不践其土,况尊我乎,吾不忍久见也。’”2.不行正道;作坏事。多指暴君或权贵者的恶行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吾闻宋君无道,蔑侮长老,分财不中,教令不信,余来为民诛之。”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自顷选举牧守,多非其人,至行无道,侵害百姓。”《说唐》第二八回:“当今皇帝无道,欺娘弑父,鴆兄图嫂,嫉贤害忠。”3.泛指违反常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