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羹玄酒味,旨趣回颛蒙
大羹玄酒味,旨趣回颛蒙释义
【旨趣】宗旨;大意。汉荀悦《汉纪·成帝纪二》:“孔子既殁,后世诸子各著篇章,欲崇广道艺,成一家之説,旨趣不同,故分为九家。”三国魏嵇康《<琴赋>序》:“览其旨趣,亦未达礼乐之情也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颂赞》:“挚虞品藻,颇为精核,至云杂以风雅,而不变旨趣,徒张虚论,有似黄白之伪説矣。”宋王禹偁《酬种放徵君》诗:“千言距百韵,旨趣何绰绰!”如:本刊的旨趣在发刊词中已经说过了。
【回】《唐韻》戸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隈切,音洄。《說文》从囗,中象回轉之形。《徐鍇曰》渾天之氣,天地相承。天周地外,隂陽五行,回轉其中也。又《說文》邪也,曲也。《詩·小雅》淑人君子,其德不回。《禮·禮器》禮飾回,增美質,措則正,施則行。又《正韻》返也。《後漢·蔡邕傳》回途要至,俯仰取容。又《廣韻》違也。《詩·大雅》求福不回。《又》徐方不回。《註》回猶違也,言不違命也。又《詩·大雅》昭回于天。《註》昭,明。回,旋也。又屈也。《後漢·盧植傳》可加赦恕申宥回枉。《又》抗議不回。又徘回。《說文》徘徊本作裵回。
【颛蒙】愚昧。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:“天降生民,倥侗顓蒙,恣于情性,聪明不开,训诸理。”颜师古注引郑氏曰:“童蒙无所知也。”宋王安石《谢王司封启》:“虽勉心竭力,求以合于古人,而固陋顓蒙,动輒乖于时变。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破恶声论》:“上下求索,闃其无人,不自发中,不见应外,顓蒙默止,若存若亡。”
【大羹玄酒】,不和五味的肉汁;玄酒,古代当酒用的水。喻诗文风格古朴雅淡。《新唐书·文艺传上·骆宾王》:“韩休之文如大羹玄酒,有典则,薄滋味,许景先如丰肌腻理,虽穠华可爱,而乏风骨。”宋陆游《读近人诗》:“君看大羹玄酒味,蟹螯蛤柱岂同科。”典
【味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未。《說文》滋味也。《玉篇》五味,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。《禮·王制》五味異和。又《老子·道德經》味無味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有味者,有味味者。《後漢·郞顗傳》含味經籍。又五味,藥名。《抱朴子·僊藥篇》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,色如玉女。《本草綱目》作菋。又《集韻》莫拜切,音。飮食之味。又莫珮切,音妹。器光澤也。又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益州郡味縣。《註》孟康曰:味音昧。又《釋文》亡曷反,音沫。《禮·檀弓》瓦不成味。《註》味當作沫。沫靧也。○按《集韻》《類篇》引《禮·檀弓》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