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观鹏与鷃},小智管并蠡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大观鹏与鷃}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韵脚:去三十諫 拼音: dà guānpéngyǔ|yù|yúyàn |
小智管并蠡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:上平五支 拼音: xiǎo4guǎnbìng|bīnglǐ |
大观鹏与鷃},小智管并蠡释义
【大观】1.谓为人所瞻仰。《易·观》:“大观在上,顺而巽。中正以观天下。”孔颖达疏:“谓大为在下所观,唯在於上。由在上既贵,故在下大观。”2.谓宏远之观察。汉贾谊《鵩鸟赋》:“小智自私兮,贱彼贵我;达人大观兮,物无不可。”明李东阳《送杨应宁提学之陕西》诗之二:“达能洞大观,孝足慰昭考。”3.指对全貌的观察。郭沫若《今天的创作道路》:“飞机凌空,在不甚高的地方对于下界倒还可以作一个爽豁心目的大观。”4.盛大壮观的景象。宋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予观夫巴陵胜状,在洞庭一湖。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,朝暉夕阴,
【鹏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蒲登切,音朋。《玉篇》大鵬鳥也。《集韻》大鵬,鵾屬。《莊子·逍遥遊》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,化而爲鳥,其名爲鵬。又《齊諧》鵬之徙於南溟,水擊三千里,摶扶摇而上九萬里。又《集韻》悲朋切,音。又《韻會》蒲弘切。義同。
【与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同與。《說文》賜予也。一勺爲与。《六書正譌》寡則均,故从一勺。(與)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弋諸切《正韻》弋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演女切,音予。《說文》黨與也。《戰國策》是君以合齊與强楚。《註》與,黨與也。《管子·八觀篇》請謁得于上,則黨與成于下。又《廣韻》善也。《禮·禮運》諸侯以禮相與。又《增韻》及也。《易·說卦》是以立天之道,曰隂與陽。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又許也,從也。《論語》吾與點也。《管子·形勢解》鬼神助之,天地與之。又待也。《論語》歲不我與。又《博雅》如也。《前
【鷃】《廣韻》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諫切,音晏。同鴳鴽也。一名鵪,又名鸋。小雀也。《禽經》雉上有丈,鷃上有赤。雉上飛能丈,故計丈。鷃上飛能尺。赤與尺通。亦作斥,莊子所云斥鷃是也。李時珍曰:鷃不木處,可謂安寧自如矣。莊子所謂騰躍不過數仞,下翔蓬蒿之閒者也。又曰鷃,鳥也。常晨鳴如雞,趨民收麥,行者以爲。《禮·內則》雉兔鶉鷃。又《集韻》伊甸切,音宴。鶉屬。
【智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知義切,音置。同。或作智。《說文》識詞也。从白从亏从知。○按經典相承作智。《釋名》智,知也。無所不知也。《孟子》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知而有所合謂之智。○按經典或通用知。又姓。《廣韻》晉有智伯。
【管】《廣韻》古滿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緩切,音筦。樂器。《書·益稷篇》下管鼗鼓。《詩·商頌》嘒嘒管聲。《儀禮·大射儀》乃管新宮。《註》管,謂吹簜以播新宮之樂。《周禮·春官》孤竹之管,孫竹之管,隂竹之管。《疏》管如篪,六孔。《爾雅·釋樂》大管謂之簥,其中謂之篞,小者謂之篎。《註》管長尺,圍寸,倂漆之。有底,如笛而小,倂兩而吹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竹曰管。《說文》管,十一月之音,物開地牙,故謂之管。又葭管。《玉泉記》取宜陽金門竹爲管,河內葭草爲灰,吹之以陽氣。又地名。《山海經》管涔之山,汾水出焉。《左傳註》滎陽
【蠡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盧啓切《集韻》里弟切,音禮。《說文》蟲齧木中也。又彭蠡,澤名。《書·禹貢》東匯澤爲彭蠡。《註》彭蠡,在揚州之西界。又鄰知切,音離。《史記·匈奴傳》置左右賢王,左右谷蠡。又《韻會》憐題切,音黎。瓠瓢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以蠡測海。又《唐韻古音》落戈切,音騾。義同。又《玉篇》蠡蠡,行列貌。《劉向·九歎》登長陵而四望兮,覽芷圃之蠡蠡。又山名。《揚雄·長楊賦》燒熐蠡。《註》熐蠡,山名。又人名。《晉書·姚弘載記》姚墨蠡。《宋書·桂陽王休範傳》杜墨蠡。又與螺通。《類篇》蚌屬。聖人法蠡蚌,而閉戸見文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