骀荡融和二月天,邀朋同是饮中仙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骀荡融和二月天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下平一先 拼音: dài dàngróng héèr yuètiān |
邀朋同是饮中仙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yāopéngtóng|tòngshìyǐn1|4 |
骀荡融和二月天,邀朋同是饮中仙释义
【骀荡】宕”。亦作“駘盪”。1.无所局限、拘束;放纵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惜乎惠施之才,駘荡而不得,逐万物而不反。”明汤显祖《答凌初成书》:“昔有人嫌摩詰之冬景芭蕉,割蕉加梅。冬则冬矣,然非王摩詰冬景也。其中駘荡淫夷,转在笔墨之外耳。”清钱谦益《张元长墓志铭》:“其为文,空明駘荡,汪洋曼衍,极其意之所之,而不诡於矩度。”清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草河录下》:“﹝方士庶﹞中年受学於黄尊古,气韵駘宕,有出尘之目。”章炳麟《訄书·商鞅》:“当是时,民不患其作乱,而患其駘盪姚易,以大亡其身。”2.舒缓起伏;荡漾。汉马融《长笛赋》
【融和】和合。唐李商隐《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文》:“灵臺委鉴,虚空融和。”郭小川《我们歌唱黄河》诗:“让我们集体的歌声和黄河融和起来!”2.和煦;暖和。唐张登《小雪日戏题绝句》:“融和长养无时歇,却是炎洲雨露偏。”明沉榜《宛署杂记·宣谕》:“二月,説与百姓每:即今春初,天时融和,趁时整理农务。”《再生缘》第四一回:“竹窗微透融和日,山径循迴寂寞岩。”3.随和;调和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一回:“况且现在的官场,在外头总要融和一点,才处得下去;如果处处认真,处处要摆身分,只怕寸步也难行呢。”4.和谐。王西彦《古屋
【天】〔古文〕兲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他年切,腆平聲。《說文》顚也。至高在上,从一大也。《白虎通》鎭也,居高理下,爲物鎭也。《易·說卦》乾爲天。《禮·禮運》天秉陽,垂日星。荀子曰:天無實形,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。邵子曰:自然之外別無天。《程子遺書》天之蒼蒼,豈是天之形。視下亦復如是。《張子正蒙》天左旋,處其中者順之,少遲則反右矣。《朱子·語類》離騷有九天之說,諸家妄解云有九天。據某觀之,只是九重。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,裏面重數較軟,在外則漸硬,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,那裏轉得愈緊矣。○按天形如卵白。細
【邀】《廣韻》于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伊消切《正韻》伊堯切,音腰。《廣韻》遮也。《晉書·陶潛傳》王弘令潛故人齎酒于半道,邀之。又《正韻》招也。《李白詩》舉杯邀明月。又《集韻》求也。通作徼。《中庸》小人行險以徼倖。又《正韻》通作要。《孟子》使數人要於路。《又》修其天爵,以要人爵。漢典考證:〔《晉書·陶潛傳》王弘令潛故人,賷酒于半道邀之。〕 謹照原文賷改齎。 考證:〔《晉書·陶潛傳》王弘令潛故人,賷酒于半道邀之。〕 謹照原文賷改齎。
【朋】《唐韻》步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蒲登切,音鵬。《易·坤卦》西南得朋。《註》與坤同道者也。《疏》凡言朋者,非惟人爲其黨,性行相同,亦爲其黨。《書·洛誥》孺子其朋。《傳》少子愼其朋黨。又《易·兌卦》君子以朋友講習。《疏》同門曰朋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聮朋友。《註》同師曰朋。又《書·益稷》朋淫于家。《傳》朋,羣也。又《易·損卦》或益之十朋之龜。《詩·小雅》錫我百朋。《傳》五貝爲朋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元龜岠冉,長尺二寸,直二千一百六十,爲大貝十朋。《註》蘇林曰:兩貝爲朋,朋直二百一十六,元龜十朋,故二千一百六十也。
【同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徒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東切,音桐。《說文》合會也。《玉篇》共也。《廣韻》①也。《易·同人》天與火同人,君子以類族辨物。《書·益稷》敷同日奏罔功。又《廣韻》齊也。《書·舜典》同律度量衡。《詩·小雅》我馬旣同。又聚也。《詩·小雅》獸之所同。《傳》同猶聚也。又和也。《禮·禮運》是謂大同。《註》猶和也,平也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六律六同。《註》六律合陽聲者,六同合隂聲者。又《典同》掌六律,六同之和。《註》律以竹,同以銅。言助陽宣氣,與之同也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時見曰會,殷見曰同。《詩·
【是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承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上紙切,音姼。《說文》作昰。直也。从日正。《釋名》是,嗜也,人嗜樂之也。《玉篇》是,是非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夫禮者,所以定親疎、決嫌疑、別同異、明是非也。又《博雅》是,此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見是而無悶。《又》是故居上位而不驕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是氏,吳有是儀,唐有是光。又《集韻》田黎切,音題。《公羊傳·僖十六年》是月者何,僅逮是月也。《註》是,月邊也。魯人語也。《釋文》是,如字。一音徒兮反。又與氏通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氏爲莊公。《註》氏,與是同。古通用。又《韻補》叶市之切。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