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君贞元初,求贤致时雍

大君贞元初,求贤致时雍

诗句读音
求贤致时雍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qiú xiánzhìshí yōng
大君贞元初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
韵脚:上平九魚
拼音: dà jūnzhēn yuánchū

大君贞元初,求贤致时雍释义

【求贤】的人。《诗·周南·卷耳序》:“《卷耳》,后妃之志也,又当辅佐君子,求贤审官,知臣下之勤劳。”汉刘向《说苑·君道》:“故明君在上,慎於择士,务於求贤。”唐太宗《春日玄武门宴群臣》诗:“庶几保贞固,虚己厉求贤。”《宋史·忠义传一·李若水》:“正宜置驛求贤,解榻待士,采其寸长远见,以兴治功。”

【致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陟利切,音躓。《說文》送詣也。《春秋·成九年》夏,季孫行父如宋致女。《註》女嫁三月,又使大夫隨加聘問,謂之致女。《禮·曲禮》獻田宅者操書致。《註》詳書其多寡之數,致之于人也。又招致也。《楊升庵外集》致有取意。《易·繫辭》備物致用。《疏》謂備天下之物,招致天下所用。《周禮·地官·遂人》凡治野,以下劑致甿。《註》致,猶會也。民雖受上田中田下田,及會之。以下劑爲率。又納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大夫七十而致事。《註》致其所掌之事於君,而告老。《疏》不云置,而云致者,置是廢絕,致是與人,明朝廷必有賢代己也。

【时雍】邕”。亦作“时雝”。亦作“时廱”。1.犹和熙。《书·尧典》:“百姓昭明,协和万邦,黎民於变时雍。”孔传:“时,是;雍,和也。”《隶释·汉张平子碑》:“出相河间,则黎民时雝。”《隶释·汉泰山都尉孔宙碑》:“於天时廱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求通亲亲表》:“至於欲使陛下崇光被时雍之美,宣缉熙章明之德者,是臣慺慺之诚,窃所独守。”清王又旦《古鼎篇》:“忆昔神庙称时雍,斯器原出蓬莱宫。”2.指时世太平。《晋书·张协传》:“六合时雍,巍巍荡荡。”《文选·张协<七命>》作“时邕”。《宋书·礼志一》:“非演迪斯文、缉熙宏猷,将何

【大君】天子。《易·师》:“大君有命,开国承家。”孔颖达疏:“大君,谓天子也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大君若不弃书之力,亡臣犹有所逃。”杜预注:“大君,谓天王。”唐沉佺期《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》诗:“大君制六合,良佐参万机。”宋范仲淹《六官赋》:“伊六官之设也,所以经纶庶政,辅弼大君。”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夫大君无为而百度自治,为首领者,亦以众员供其策使。”对别人父亲的尊称。《隶释·汉郑固碑》:“先是君大男孟子有杨乌之才……年七岁而夭,大君、夫人所共哀也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董昭传》:“足下大君,昔避

【贞元】纯正。语本《易·乾》:“元亨利贞。”高亨注:“乾,卦名,天也。元,善也。亨,美也。利,利物也。贞,正也。天有善、美、利物、贞正之德……《文言》谓君子亦有此德。”南朝梁江淹《五侍中为南蛮校尉诏》:“侍中领祕书监驍骑将军奂,秉心贞元,志局开亮,绩誉之美,在公屡彰。”2.古以元亨利贞喻春夏秋冬,故借指时令的周而复始和天道人事的转换。明张居正《贺冬至表》:“纪贞元而应度,按时令以承禧。”清叶廷琯《梅孙以甲乙元旦诗见示依韵和之》:“世事偶然成剥復,天心於此见贞元。”参见“贞下起元”。典

【初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楚居切《正韻》楚徂切,楚平聲。《說文》始也。从刀衣,裁衣之始也。《徐曰》禮之初,施衣以蔽形。《書·禹謨》率百官若帝之初。《蔡仲》愼厥初。又《禮·檀弓》夫魯有初。《註》初謂故事。又《列子·天瑞篇》太初者,氣之始也。《韓愈詩》賢愚同一初。《韻會》又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