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怅惘章台路多少,相思拚愁绝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相思拚愁绝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xiāng sīpàn|pīn|fānchóujué |
但怅惘章台路多少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: dànchàng wǎngzhāng táilùduō shǎo |
但怅惘章台路多少,相思拚愁绝释义
【相思】1.彼此想念。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。汉苏武《留别妻》诗:“生当復来归,死当长相思。”南朝宋鲍照《代春日行》:“两相思,两不知。”宋刘过《贺新郎·赠张彦功》词:“客里归韉须早发,怕天寒,风急相思苦。”老舍《二马》第三段十三:“相思只有甜味,单思完全是苦的。”2.指相思病。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五:“一天来好事里头藏,其间也没甚诸般丸散,写着箇专治相思的圣惠方。”清李渔《风筝误·鹞误》:“他若来讨,我只説二小姐为他害了相思,约他来会。”洪深《少奶奶的扇子》第三幕:“别是发生了恋爱,犯了相思
【拚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皮變切,音卞。抃本字。與同。《說文》拊手也。《宋書·何承天傳》歌拚就路。《註》手舞貌。互詳抃字註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問切,音奮。埽除之名。《禮·少儀》埽席前曰拚。《疏》拚是除穢,埽是滌蕩。《儀禮·聘禮》不腆先君之祧,旣拚以俟矣。又《集韻》方文切,音分。本作。亦作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孚袁切。與翻同。《博雅》飛也。《詩·周頌》肇允彼桃蟲,拚飛維鳥。《箋》翻飛爲大鳥也。 《正字通》本从手从弃作。省作拚。互見字註。
【愁】《唐韻》士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鋤尤切,音。《說文》憂也。从心秋聲。《廣韻》悲也。《增韻》慮也。又《正韻》卽由切,音揫。《禮·鄕飮酒義》秋心爲言愁也。《註》愁讀爲揫。又《集韻》將由切。與楢同。《說文》楢,聚也。或作愁。又《集韻》財勞切,音曹。揚雄有畔牢愁。又叶士交切,音巢。《道藏歌》椿齡會足衰,劫往豈足遼。虛刀揮至空,鄙滯五神愁。 或書作。
【绝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情雪切《韻會》徂雪切,音截。《說文》斷絲。从糸从刀从卪,象不連體絕二絲。《廣韻》絕作絶,非。《博雅》斷也。《玉篇》滅也。《書·甘誓》天用勦絕其命。又《詩·小雅》終踰絕險。《箋》踰度陷絕之險。又《禮·月令》振乏絕。《疏》不續曰絕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辨九祭,七曰絕祭。《註》絕肺以祭,謂之絕祭。又《爾雅·釋木》正絕流曰亂。《註》直橫流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絕漢抵營室。《註》索隱曰:絕,度也。《荀子·勸學篇》假舟檝者,非能水也,而絕江河。《註》絕,過也。又《屈原·離騷》萎絕其何傷兮。《註
【但】《唐韻》徒旱切《韻會》蕩旱切《正韻》徒亶切,音誕。徒也,凡也。又空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民欲祭祀喪紀,而無用者,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。又語辭。猶言特也,也。通作亶。詳前亶字註。又與誕通。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媒但者,非學謾也,但成而生不信。《註》但,詐也。又但馬,一名誕馬,散馬也。《宋書·江夏王義恭傳》平乗誕馬,不過二。《程氏·演繁露》誕馬猶徒馬。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,名坐馬。亦曰引馬,卽但馬也。《遼史》作馬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案切《正韻》杜晏切,音憚。義同。又姓。漢西域都尉但欽,濟隂太守但巴,宋有進士但
【怅惘】亦作“悵罔”。惆怅迷惘。《楚辞·九辩》“愴怳懭悢兮”汉王逸注:“中情悵惘,意不得也。”宋苏轼《与滕达道书》之六:“会合邈未有期,不免悵惘。”明吴承恩《围棋歌赠鲍景远》:“能棋处处争雄长,一旦遇君皆悵罔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阿英》:“值中秋,夫妻方狎宴,嫂招之,珏意悵惘。”叶圣陶《隔膜·恐怖的夜》:“两位妇人目注于地,现出困顿、怅惘、惊惧的神情。”
【章台】1.即章华台。春秋时楚国离宫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及即位,为章臺之宫,纳亡人以实之。”杜预注:“章臺,南郡华容县。”2.战国时秦宫中台名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今乃欲西面而事秦,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於章臺之下矣。”鲍彪注:“秦臺,在咸阳。”3.汉长安街名。《汉书·张敞传》:“敞无威仪,时罢朝会,过走马章臺街,使御史驱,自以便面拊马。”颜师古注:“孟康曰:‘在长安中。’臣瓚曰:‘在章臺下街也。’”唐李贺《马》诗:“空知有善相,不解走章臺。”宋张孝祥《减字木兰花·江阴州治漾花池》词:“爱而不见,立马章臺空便面
【路】《唐韻》洛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故切,音賂。《說文》道也。《註》徐鉉曰:道路,人各有適也。《釋名》路,露也。人所踐蹈而露見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合方氏》掌達天下之道路。《爾雅·釋宮》路,旅途也。《註》途卽道也。《又》一達謂之道路。《註》長道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路,大也。《詩·大雅》厥聲載路。《箋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。又車也。《詩·魏風》殊異乎公路。《傳》路,車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王之五路。《註》王在焉曰路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大路越席。《註》大路,玉路,祀天車也。《疏》路訓大也。君之所在,以大爲號,門曰路
【多少】指数量的大小。《管子·七法》:“刚柔也,轻重也,大小也,实虚也,远近也,多少也,谓之计数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:“陶公性检厉,勤於事。作荆州时,敕船官悉録锯木屑,不限多少。”《新唐书·东夷传·日本》:“至煬帝,赐其民锦綫冠,饰以金玉,文布为衣,左右佩银蘤,长八寸,以多少明贵贱。”明郎瑛《七修类稿·辩证上·屠苏酒》:“正月朔旦,出药置酒中煎,数沸,於东向户中饮之,先从少起,多少任意。”《三侠五义》第二回:“有此三不教,束修不拘多少。故此无人敢请。”2.犹多、许多。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今郡国被刑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