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传合上相,小却但尚书

单传合上相,小却但尚书

诗句读音
小却但尚书平仄:仄 仄 仄 仄 平
拼音: xiǎo quèdànshàng shū
单传合上相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dān chuánhé|gěshàng xiàng

单传合上相,小却但尚书释义

【小却】亦作“小却”。1.稍稍后退。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异与禹合兵救之,赤眉小却。”《梁书·康绚传》:“遣其子悦挑战,斩魏咸阳王府司马徐方兴,魏军小却。”《旧唐书·太宗纪上》:“诸军战小却,为贼所乘。”宋陆游《题郭太尉金州至喜堂》诗:“十年宿卫功第一,小却卧护长淮边。”2.稍后,过些时候。晋王羲之《与人书》:“实望投老得尽田里骨肉之欢……不知小却得遂本心不?”《宋书·武帝纪下》:“谢晦数从征伐,若有同异,必此人也。小却,可以会稽、江洲处之。”3.稍稍推辞。宋郭应祥《虞美人·送张监税》词:“二年瀏水司征榷,小却平

【但】《唐韻》徒旱切《韻會》蕩旱切《正韻》徒亶切,音誕。徒也,凡也。又空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民欲祭祀喪紀,而無用者,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。又語辭。猶言特也,也。通作亶。詳前亶字註。又與誕通。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媒但者,非學謾也,但成而生不信。《註》但,詐也。又但馬,一名誕馬,散馬也。《宋書·江夏王義恭傳》平乗誕馬,不過二。《程氏·演繁露》誕馬猶徒馬。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,名坐馬。亦曰引馬,卽但馬也。《遼史》作馬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案切《正韻》杜晏切,音憚。義同。又姓。漢西域都尉但欽,濟隂太守但巴,宋有進士但

【尚书】战国时,或称掌书,尚即执掌之义。秦为少府属官,汉武帝提高皇权,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,掌管文书奏章,地位逐渐重要。汉成帝时设尚书五人,开始分曹办事。东汉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,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。魏晋以后,尚书事务益繁。隋代始分六部,唐代更确定六部为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。从隋唐开始,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,尚书省即其中之一,职权益重。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,行政全归尚书省。元代存中书省之名,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。明初犹沿此制,其后废去中书省,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,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,清

【单传】1.一师所传,不杂别派。宋杨万里《书黄庐陵伯庸诗卷》诗:“句法何曾问外人,单传山谷当家春。”清余怀《板桥杂记·雅游》:“教坊梨园单传法部,乃威武南巡所遗也。”2.唯有一子传代。鲁迅《呐喊·药》:“﹝他﹞的精神,现在只在一个包上,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。”3.佛教禅宗传法,不立文字,见性成佛,谓之单传。宋善卿《祖庭事苑》卷五:“传法诸祖,初以三藏教乘兼行;后达摩祖师单传心印,破执显宗,所谓教外别传,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。”宋刘克庄《送徐守正》诗之一:“楳埜先生子象贤,向来心印得单传。”明李贽《答

【合】《唐韻》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曷閤切《正韻》胡閣切,音盒。《說文》合口也。又《玉篇》同也。《易·乾卦》保合太和。《詩·小雅》妻子好合。又配也。《詩·大雅》天作之合。《前漢·貨殖傳》蘗麴鹽豉千合。《註》師古曰:蘗麴以斤石稱之,輕重齊則爲合。鹽豉以斗斛量之,多少等亦爲合。合者,相配耦之言耳。又會也。《禮·王制》不能五十里者,不合于天子。《註》合,會也。又聚也。《論語》始有曰:苟合矣。《註》合,聚也。又答也。《左傳·宣二年》旣合而來奔。《註》合,答也。又閉也。《前漢·兒寬傳》封禪告成,合祛于天地神明。《註》李奇曰

【上相】1.天子举行大典时,主持礼仪的官员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:“朝覲会同,则为上相。”《周礼·秋官·司仪》:“每门止一相,及庙,唯上相入。”2.对宰相的尊称。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足下位为上相,食三万户侯,可谓极富贵无欲矣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撰征赋》:“惟上相之叡哲,当草昧而经纶。”《书·咸有一德》“伊尹既復政厥辟”唐孔颖达疏:“伊尹,汤之上相,位为三公。”3.泛称大臣。清龚自珍《释言》诗:“守默守雌容努力,毋劳上相损宵眠。”4.宋代称居首位的宰相。《宋史·职官志一》:“宋承唐制,以同平章事为真相之任,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