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得长官能阜俗,不消此外别言功

但得长官能阜俗,不消此外别言功

诗句读音
但得长官能阜俗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dàndé|děi|dezhǎng guānnéng|nàifù sú
不消此外别言功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bù xiāocǐ wàibié|bièyán gōng

但得长官能阜俗,不消此外别言功释义

【但】《唐韻》徒旱切《韻會》蕩旱切《正韻》徒亶切,音誕。徒也,凡也。又空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民欲祭祀喪紀,而無用者,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。又語辭。猶言特也,也。通作亶。詳前亶字註。又與誕通。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媒但者,非學謾也,但成而生不信。《註》但,詐也。又但馬,一名誕馬,散馬也。《宋書·江夏王義恭傳》平乗誕馬,不過二。《程氏·演繁露》誕馬猶徒馬。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,名坐馬。亦曰引馬,卽但馬也。《遼史》作馬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案切《正韻》杜晏切,音憚。義同。又姓。漢西域都尉但欽,濟隂太守但巴,宋有進士但

【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音德。《說文》行有所得也。《玉篇》獲也。《韻會》凡有求而獲皆曰得。又賦受亦曰得。《易·乾卦》知得而不知喪。《禮·曲禮》臨財毋苟得。《左傳·定九年》凡獲器用曰得,得用焉曰獲。《孟子》求則得之。又貪也。《論語》戒之在得。又《韻會》與人契合曰相得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又得得,唐人方言,猶特地也。《全唐詩話》貫休入蜀,以詩投王建曰:一瓶一鉢垂垂老,千水千山得得來。又叶都木切,音篤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

【长官】1.上级官员;上司。《管子·禁藏》:“吏不敢以长官威严危其命,民不以珠玉重宝犯其禁。”洪深《香稻米》第一幕:“你们医院里的粮米稻草,都是我们商会代办的,所以常跟你们的长官见面。”2.众官之长。多指级别较高的官吏。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穷山通谷豪士并起,不可胜载也。然皆非公侯之后,非长官之吏也。”《新唐书·萧至忠传》:“故事,臺无长官。御史,天子耳目也,其所请奏当专达。”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四:“官制,行使相不带三省长官。”3.唐宋时多指县令。唐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戏论》:“裴子羽为下邳令,张晴为县丞

【能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奴登切,音儜。《說文》熊屬,足似鹿。能獸堅中,故稱。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。《徐曰》堅中,骨節實也。又《廣韻》善也。《增韻》勝任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爭能。又《正字通》順習也。《詩·大雅》柔遠能邇。又《廣韻》奴來切《正韻》囊來切,音。三足龞。《爾雅·釋魚》龞三足,能。《註》山海經,從山多三足龞,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。又與台通。三能,星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魁下六星,兩兩相比,名曰三能。《註》作三台。又《正字通》乃帶切,音柰。姓也。唐能延壽,能元皓,宋能迪。又與耐通。《前

【阜俗】。唐薛逢《惊秋》诗:“明霜义分成虚话,阜俗文章惜暗投。”

【不消】1.抵不上;不当。《太平广记》卷一八八引唐郑处诲《明皇杂录·王毛仲》:“出其儿以示臣,熟眄褓中曰:此儿岂不消三品官?”2.不需要;不用。宋苏轼《赠包安静先生》诗之三:“便须起来和热喫,不消洗面裹头巾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一回:“若情愿时,一个钱也不消费得。”《花城》1981.6:“她接过篮子,抽出一张崭新的五元钞票,塞进孩子手里:‘给你--不消找了。’”3.不消失。宋苏轼《御试制科策》:“天下之闕政则莫大乎此,而和气安得不消乎?”郭沫若《访埃杂吟·宿开罗市旅馆》:“煒煒堡桥,霓虹夜不消。”

【此外】除了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的。唐元稹《初除浙东妻有阻色因以四韵晓之》:“我有主恩羞未报,君於此外更何求!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二回:“杜少卿道:‘只要一百二十两?此外可还再要?’”毛泽东《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?》:“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,只是为了改造世界,此外再无别的目的。”

【别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方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筆別切《正韻》必列切,鞭入聲。《說文》分解也。《玉篇》分別也。《增韻》辨也。《禮·曲禮》日月以告君,以厚其別也。《爾雅·釋山》小山別大山,鮮。《疏》謂小山與大山不相連屬者名鮮。《淮南子·齊俗訓》宰庖之切割分別也。《晉·仲長敖覈性賦》同稟氣質,無有區別。又傅別,謂券書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小宰》八成,聽稱責以傳別。《註》鄭曰:爲大手書於一札,中字別之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皮列切《正韻》避列切,便入聲。《玉篇》離也。《增韻》解也,訣也。《江淹·別賦》黯然銷者,惟別而已矣

【言功】述功绩。北周庾信《周五帝歌》之二:“敢用明礼,言功上神。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