荡除国难功勋盛,王室因之得载安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王室因之得载安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上平二十五寒 拼音: wáng|wàngshìyīnzhīdé|děi|dezǎi|zàiān |
荡除国难功勋盛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四清 拼音: dàng chúguó nàngōng xūnshèng|chéng |
荡除国难功勋盛,王室因之得载安释义
【室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質切,音失。《說文》實也。从宀从至。至,所止也。《孔穎達曰》宮室通名。因其四面宆曰宮,因其財物充實曰室。室之言實也。《易·繫辭》上古穴居而野處,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。《書·蔡仲之命》以蕃王室。《詩·豳風》曰爲攺歲,入此室處。又《周禮·地官註》城郭之宅曰室。又宗廟曰世室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夏后氏世室,殷人重屋,周人明堂。《註》世室,宗廟也。又夫以婦爲室。《禮·曲禮》三十曰壯,有室。又營室,星名。《朱子·詩傳》此星昏而正中,夏正十月也,是時可以營制宮室,故謂之營室。又山名。《
【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於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伊眞切,音姻。《說文》从囗大。會意。《徐鍇曰》能大者,衆圍就之也。又仍也,襲也。《論語》殷因於夏禮。《孟子》爲高必因丘陵,爲下必因川澤。《書·堯典》日永星火,以正仲夏,厥民因。《註》析而又析也。《禮·禮器》因天事天,因地事地,因名山升中于天,因吉土以享帝于郊。又依也。《論語》因不失其親,亦可宗也。又托也。《孟子》時子因子而以告孟子。又由也。《鄒陽·上梁王書》夜光之璧,以暗投人於道,莫不按劒相眄者,無因至前也。又緣也。《傳燈錄》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。欲知後世因
【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說文》出也,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《禮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氣,則無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禮·大學》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《註》之,適也。《朱傳》猶於也。又語助辭。《書·金縢》禮亦宜之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語尾,或層出。如毛詩我之懷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,六句九之字,常華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註》之子,是子也。又變也。《
【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音德。《說文》行有所得也。《玉篇》獲也。《韻會》凡有求而獲皆曰得。又賦受亦曰得。《易·乾卦》知得而不知喪。《禮·曲禮》臨財毋苟得。《左傳·定九年》凡獲器用曰得,得用焉曰獲。《孟子》求則得之。又貪也。《論語》戒之在得。又《韻會》與人契合曰相得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又得得,唐人方言,猶特地也。《全唐詩話》貫休入蜀,以詩投王建曰:一瓶一鉢垂垂老,千水千山得得來。又叶都木切,音篤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
【载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作代切,音再。《說文》乗也。《易·大有》大車以載。又承也,勝也。《易·坤卦》君子以厚德載物。又事也。《書·舜典》有能奮庸,熙帝之載。《註》言奮起其功,以廣帝堯之事也。又始也。與哉通。《詩·豳風》春曰載陽。《孟子》湯始征,自葛載。又則也,助語辭。《詩·周頌》載戢干戈,載櫜弓矢。又成也。《書·益稷》乃賡載歌。《註》賡,續也。續歌以成其義也。又行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載采采。《註》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也。又滿也。《詩·大雅》厥聲載路。又記載也。《書·洛誥》丕視功載。《註》視羣臣有
【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寒切,案平聲。《說文》靜也,从女,在宀下。《廣韻》徐也,止也。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註》安安,自然性之也。《益稷》安汝止。《註》謂止於至善也。又寧也,定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在知人,在安民。《齊語》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又危之對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置之安處則安,置之危處則危。又佚樂也。《禮·表記》君子莊敬日强,安肆日偸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懷與安實敗名。又《諡法》和好不爭曰安。又何也。《禮·檀弓》吾將安仰。《楚辭·天問》九天之際,安放安屬。又與焉同。《正字通》安之於
【荡除】扫荡灭除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逊传》:“得精卒数万人,宿恶盪除,所过肃清。”唐王勃《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》:“公制变以奇,盪除以杀。”肃清,彻底消除。《后汉书·苏竟传》:“太白、辰星自亡新之末,失行筭度……或盈缩成鉤,或偃蹇不禁,皆大运荡除之祥,圣帝应符之兆也。”唐陆龟蒙《彼农》诗之一:“世路巇险,淳风荡除。”《明史·外国传二·安南》:“愿兴弔伐之师,隆继絶之义,荡除奸凶。”鲁迅《坟·写在<坟>后面》:“倘非天纵之圣,积习当然也不能顿然荡除。”
【国难】国傩。古指国家驱逐疫鬼之官,又名方相氏。难,通“儺”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命国难,九门磔攘,以毕春气。”郑玄注:“此难,难阴气也。”按,傩,驱逐疫鬼谓之傩。国家的危难。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方今宗室衰弱,外无彊蕃,天下倾首服从,莫能亢扞国难。”《南史·徐文盛传》:“﹝文盛﹞闻国难,乃召募得数万人来赴,元帝以为秦州刺史,加都督,授以东讨之略。”宋文天祥《<指南录>自序》:“生无以救国难,死犹为厉鬼以击贼。”明王猷定《己亥七月移家卢家堡舟中即事》诗:“国难轻妻子,时危重甲兵。”廖仲恺《致饶潜川黄德源曾允明等函》
【功勋】见“功勋”。亦作“功勛”。1.《周礼·夏官·司勋》:“王功曰勋。”郑玄注:“辅成王业若周公。”后泛指为国家建立的功绩勋劳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揆公德行,为天下纪;观公功勋,为万世基。”唐杜甫《前出塞》诗之五:“我始为奴僕,几时树功勋。”巴金《<爝火集>后记》:“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然而为人民立下的功勋却将与世长存。”2.指有功勋的人。《汉书·五行志上》:“贤佞分别,官人有序,帅由旧章,敬重功勋。”唐王昌龄《塞下曲》之四:“功勋多被黜,兵马亦寻分。”
【盛】《唐韻》氏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征切,音成。《說文》黍稷在器中,以祀者也。《書·泰誓》犧牲粢盛。《傳》黍稷曰粢,在器曰盛。《周禮·天官》甸師掌帥其屬,耕耨王藉,以共齍盛。《註》謂黍稷稻粱之屬,可盛簠簋者。又器名。《左傳·哀十三年》旨酒一盛。《註》一器也。《禮·喪大記》食粥於盛不盥。《註》謂今時杯杅也。又《廣韻》受也。《詩·召南》于以盛之,維筐及筥。《古今注》城者,盛也,所以盛受民物也。又成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白盛。《註》盛之言成也。以蜃灰堊牆,所以飾成宮室。又盛服,嚴飾也。《左傳·宣二年》宣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