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见烈火炎,倏忽糜灰尘
但见烈火炎,倏忽糜灰尘释义
【但】《唐韻》徒旱切《韻會》蕩旱切《正韻》徒亶切,音誕。徒也,凡也。又空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民欲祭祀喪紀,而無用者,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。又語辭。猶言特也,也。通作亶。詳前亶字註。又與誕通。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媒但者,非學謾也,但成而生不信。《註》但,詐也。又但馬,一名誕馬,散馬也。《宋書·江夏王義恭傳》平乗誕馬,不過二。《程氏·演繁露》誕馬猶徒馬。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,名坐馬。亦曰引馬,卽但馬也。《遼史》作馬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案切《正韻》杜晏切,音憚。義同。又姓。漢西域都尉但欽,濟隂太守但巴,宋有進士但
【见】《唐韻》《廣韻》古甸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經電切,堅去聲。《說文》視也。从目从儿。《易·乾卦》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。《疏》德被天下,爲萬物所瞻覩。《書·立政》灼見三有俊心。《禮·王制》問百年者就見之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,春見曰朝,夏見曰宗,秋見曰覲,冬見曰遇,時見曰會,殷見曰同。《註》此六禮者,以諸侯見王爲義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舜擇吉月日,見四嶽、諸牧、班瑞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未得省見。《註》言不爲所拔識也。又《通鑑》漢武帝元光五年,張湯、趙禹定律令,務在深文,作見知法。詳矢部知字註
【烈】〔古文〕煭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蘖切,音列。《說文》火猛也。《玉篇》熱也。《書·胤征》天吏逸德,烈于猛火。又《詩·鄭風》火烈具舉。《傳》烈,列也。《箋》列人持火具舉,言衆同心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烈,業也。《書·伊訓》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。《傳》湯有功烈之祖,故稱焉。又《詩·小雅》烝衎烈祖。《箋》烈,美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烈,光也。《詩·周頌》休有烈光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烈烈,威也。《詩·小雅》烈烈征師。《箋》烈烈,威武貌。又《詩·小雅》憂心烈烈。《箋》烈烈,憂貌。又《詩·小雅》南山烈烈。《傳
【火炎】”。
【倏忽】亦作“倐忽”。1.顷刻。指极短的时间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﹝黄雀﹞昼游乎茂树,夕调乎酸醎,倏忽之间,坠於公子之手。”《淮南子·脩务训》:“且夫精神滑淖纤微,倏忽变化,与物推移。”元汤式《天香引·友人客寄南闽情缘婘恋代书此适意云》曲之五:“好光景须臾,美姻缘倏忽,热恩爱逡巡。”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三四章:“他走进一条小胡同里,倏忽不见了。”2.形容时间迅速流逝。唐杜甫《百忧集行》:“即今倏忽已五十,坐卧只多少行立。”宋叶适《赠祈雨妙阇黎》诗:“雨慳水澁从季秋,倏忽春半河断流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四:
【糜】《廣韻》靡爲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忙皮切,音靡。《說文》黃帝初敎作糜。《釋名》糜,煑米使糜爛也。《博雅》糜,糏也,饘也。《禮·月令》行糜粥飲食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施糜之屬。《註》施糜粥之神。《風土記》俗尙以赤豆爲糜,所以象色也。又爛也。《孟子》糜爛其民。《前漢·賈山傳》無不糜滅。又與靡通。《禮·少儀》國家靡敝。《疏》靡爲糜,謂財物糜散凋敝。古字通用。又與眉同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赤糜聞之,不敢入界。《註》糜,眉也。古字通用。 《集韻》或作、。漢典考證:〔《禮·月令》行糜粥飯食。〕 謹照原文飯食改飲食。 考證
【灰尘】1.尘埃,尘土。《水浒传》第六回:“﹝鲁智深﹞就灶边拾把草,把春檯揩抹了灰尘。”郭沫若《北伐途次》六:“房间怕有两三个月没有人住宿过,也没有人打扫过,灰尘真是‘山积’着的。”2.喻微不足道。《文选·干宝<晋纪总论>》:“若夫文王日昃不暇食,仲山甫夙夜匪懈者,盖共嗤点以为灰尘,而相詬病矣。”吕向注:“轻之如灰尘。”3.喻消亡。唐高适《古大梁行》:“魏王宫观尽禾黍,信陵宾客随灰尘。”明刘基《前有尊酒行》:“瑶臺倐忽成灰尘,流毒犹且迁殷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