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蠲病渴付相如,勿恤谤言归马援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但蠲病渴付相如 | 平仄:仄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dànjuānbìng kěfùxiàng rú |
勿恤谤言归马援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上平二十二元 拼音: wùxùbàng yánguī mǎyuán |
但蠲病渴付相如,勿恤谤言归马援释义
【但】《唐韻》徒旱切《韻會》蕩旱切《正韻》徒亶切,音誕。徒也,凡也。又空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民欲祭祀喪紀,而無用者,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。又語辭。猶言特也,也。通作亶。詳前亶字註。又與誕通。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媒但者,非學謾也,但成而生不信。《註》但,詐也。又但馬,一名誕馬,散馬也。《宋書·江夏王義恭傳》平乗誕馬,不過二。《程氏·演繁露》誕馬猶徒馬。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,名坐馬。亦曰引馬,卽但馬也。《遼史》作馬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案切《正韻》杜晏切,音憚。義同。又姓。漢西域都尉但欽,濟隂太守但巴,宋有進士但
【蠲】《唐韻》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圭切,音涓。《說文》馬蠲,蟲也。《明堂月令》曰:腐草爲蠲。又潔也。《詩·小雅》吉蠲爲饎。《周禮·天官·宮人》除其不蠲。又明也。《左傳·襄十四年》惠公蠲其大德。又《玉篇》除也,疾也。又《韻會》涓畦切,音圭。義同。又與圭通。《儀禮·士虞禮》哀子某,圭爲而哀薦之。《註》引《詩》吉圭爲饎。又《正字通》唐人以漿穫紙使瑩滑,名曰蠲紙。蠲,音圭。《字彙》又讀作桂,引唐太宗詩:水搖文蠲動。言水紋似蠲紙也。《韻略》又音絹。漢典考證:〔又與圭通。《儀禮·士虞禮》哀子某,圭爲哀薦之饗。《註》圭今作蠲
【病渴】渴症。唐杜甫《过南岳入洞庭湖》诗:“病渴身何去,春生力更无。”宋陆游《和张功父见寄》:“正復悲秋如骑省,可令病渴似文园。”宋葛立方《韵语阳秋》卷二十:“余尝有诗云:‘……分无玉甌囊古锦,病渴文园只瓢饮。’”汉
【付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方遇切,音傳。畀也,授也。《孔叢子·記義篇》孔子曰:若苟付可付。則己不勞,而賢才不失矣。又《集韻》符遇切。同祔。祭名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祝,言甸人讀禱付練祥掌國事。《註》付當爲祔。又姓。 《說文》从寸持物對人。《徐鉉曰》寸,手也。亦作仅。漢典考證:〔《周禮·春官》大祝,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。〕 謹照原文詳改祥。 考證:〔《周禮·春官》大祝,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。〕 謹照原文詳改祥。
【相如】《墨子·备城门》:“﹝门﹞广八尺,为之两相如。”孙诒让间诂:“谓门左右两扇同度。”《后汉书·文苑传上·杜笃》:“厥土之膏,亩价一金,田田相如。”李贤注:“相如,言地皆沃美相类也。”唐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两家各生子,提孩巧相如。”清嬴宗季女《六月霜》第一出:“总祗道,男和女,不相如。难道真个俺巾幗辈便於时无补。”
【勿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文拂切,音物。《說文》勿,州里所建旗。象其柄,有三游,雜帛幅半異,所以趣民,故遽稱勿勿。《集韻》或作。又通作物。《周禮·春官·司常》九旗雜帛爲物。又《玉篇》非也。《廣韻》無也。《增韻》毋也。《韻會》莫也。《通志》勿,州里之旗也。而爲勿不之勿,借同音,不借義。《論語》非禮勿視。《朱註》勿者,禁止之辭。又《韻會》愨愛貌。《禮·祭義》勿勿諸其欲其饗之也。《註》猶勉勉也。又《六書正譌》事物之物,本只此字,後人加牛以別之。又《顏氏家訓篇》書翰稱勿勿,不知所由。或妄言此匆匆之殘缺者。及
【谤言】、指责的话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:“举不失职,官不易方,爵不踰德,师不陵正,旅不偪师,民无谤言,所以復霸也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人民反清斗争资料·山东莱阳县官民交战事续闻》:“山东莱阳县之役,谤言至今未已。”2.造谣中伤的话。《孔丛子·陈士义》:“王曰:‘假以自显,无伤也。’对曰:‘虚造谤言,以诬圣人,非无伤也。’”明李贽《德业儒臣前论》:“今夫造为谤言,诬陷一家者,其罪诛。”《解放日报》1985.4.24:“还我清白之后,谤言不攻自破。”
【归马】见“归马放牛”。
【援】《唐韻》雨元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于元切,音袁。《說文》引也。《詩·大雅》無然畔援。《疏》畔是違道,援是引取。《又》以爾鉤援。《傳》鉤,鉤梯也。所以鉤引上城者。《疏》援卽引也。《禮·儒行》舉賢援能。又《廣雅》牽也。《增韻》拔也。《禮·中庸》在下位不援上。《註》援謂牽持之也。《孟子》子欲手援天下乎。又刃之直而上達曰援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戈廣二寸,援四之。《註》援長八寸,直刃也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干眷切,音院。救助也,接也。《魯語》爲四鄰之援,結諸侯之信。《註》所攀援以爲助也。又《集韻》于願切,遠去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