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坎离既济,复垢交融
但坎离既济,复垢交融释义
【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房六切,音伏。《說文》往來也。《廣韻》返也。《書·舜典》如五器卒乃復。《傳》復,還也。《詩·小雅》言歸思復。又《韻會》答也。《書·說命》說復于王。又《韻會》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願有復也。又《韻會》反命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諸臣之復。《註》復,報也,反也。《疏》謂羣臣受王命,使臣行之訖,反報於王也。又招魂曰復。《禮·檀弓》復盡愛之道也。《註》復謂招魂,庶幾其精氣之反。又興復。《諸葛亮·出師表》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有復見心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後周置復州
【垢】《唐韻》古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舉后切,音苟。塵滓也。《左傳·宣十五年》國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《韓非子·大體篇》不洗垢,而察難知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仿偟乎塵垢之外。又國名。《華嚴經》國名無垢,琉璃爲地。又《集韻》丘切,音宼。解垢,詭曲之辭。又居六切,音匊。中不淨也。《詩·大雅》維彼不順,征以中垢。又叶公戸切,讀若古。《楚辭·哀時命》務光自投于深淵兮,不獲世之塵垢。孰魁崔之可久兮,願退身而窮處。
【交融】起。明钱士升《<高子遗书>序》:“静则心气俱寂,动则事理交融。”郭沫若《英雄诗史》:“爱国精神与国际主义交融。”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:“女真族与汉族通过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交融,促进着民族间的融合。”
【但】《唐韻》徒旱切《韻會》蕩旱切《正韻》徒亶切,音誕。徒也,凡也。又空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民欲祭祀喪紀,而無用者,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。又語辭。猶言特也,也。通作亶。詳前亶字註。又與誕通。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媒但者,非學謾也,但成而生不信。《註》但,詐也。又但馬,一名誕馬,散馬也。《宋書·江夏王義恭傳》平乗誕馬,不過二。《程氏·演繁露》誕馬猶徒馬。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,名坐馬。亦曰引馬,卽但馬也。《遼史》作馬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案切《正韻》杜晏切,音憚。義同。又姓。漢西域都尉但欽,濟隂太守但巴,宋有進士但
【坎离】铅汞、水火、阴阳。《易·说卦》:“坎为水……离为火。”《易·说卦》:“坎再索而得男,故谓之中男;离再索而得女,故谓之中女。”2.坎、离本为《周易》的两卦,道教以“坎男”借指汞,内丹家谓为人体内部的阴精;以“离女”借指铅,内丹家谓为人体内部的阳气。唐吕岩《百字碑》诗:“气回丹自结,壶中配坎离。”明汤显祖《邯郸记·度世》:“是黄婆土筑了基,放在偃月炉。封固的是七般泥,用坎离为药物。”清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三:“人之色身或有变坏,或值迟暮,色力已衰,不能修清净以了性命,则置鼎器,取坎离,以补完先天,然后静可修。
【既济】《易》卦名。离下坎上。《易·既济》:“既济,亨,小利贞,初吉终乱。”孔颖达疏:“济者,济渡之名,既者,皆尽之称。万事皆济,故以既济为名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一回:“坎水阳德,从悲天悯人上起的,所以成了个既济之象;兑水阴德,从愤懣嫉妒上起的,所以成了个革象。”2.指皆济,已完。郭沫若《百花齐放》诗序:“这里有‘既济、未济’的味道,完了又没有完。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