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恐桃花源,回舟已青壁

但恐桃花源,回舟已青壁

诗句读音
回舟已青壁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huí zhōuyǐqīng bì
但恐桃花源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dànkǒngtáo huā yuán

但恐桃花源,回舟已青壁释义

【回舟】船。南朝齐谢朓《新治北窗和何从事诗》:“迴舟方在辰,何以慰延颈。”唐包何《婺州留别邓使君》诗:“迴舟映沙屿,未远剩相思。”典

【已】《廣韻》羊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養里切,音以。《玉篇》止也,畢也,訖也。《廣韻》成也。《集韻》卒事之辭。《易·損卦》已事遄往。又《玉篇》退也。《廣韻》去也,棄也。《書·堯典》試可乃已。《論語》三已之。又太也。《廣韻》已,甚也。《孟子》仲尼不爲已甚者。《註》不欲爲已甚,太過也。又《廣韻》過事語辭。《史記·灌夫傳》已然諾。《註》索隱曰:謂已許諾,必使副其前言也。又《類篇》語已也。《增韻》語終辭。《前漢·梅福傳》亦無及已。又踰時曰已而。《史記·高帝紀》已而有娠。又與以通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人之所以爲人者,何

【青壁】1.青色的山壁。《晋书·隐逸传·宋纤》:“﹝马岌﹞铭诗於石壁曰:‘丹崖百丈,青壁万寻。’”唐柳宗元《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》:“其上青壁斗絶,沉于渊源,莫究其极。”清厉鹗《同张妙峰探梅西溪留宿永兴寺》诗:“扁舟掠云林,侧帽望青壁。”2.指青山。前蜀贯休《上东林和尚》诗:“让紫归青壁,高名四海闻。”3.车壁涂以青色。《隋书·礼仪志五》:“三品已上通幰车则青壁。”漢

【但】《唐韻》徒旱切《韻會》蕩旱切《正韻》徒亶切,音誕。徒也,凡也。又空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民欲祭祀喪紀,而無用者,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。又語辭。猶言特也,也。通作亶。詳前亶字註。又與誕通。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媒但者,非學謾也,但成而生不信。《註》但,詐也。又但馬,一名誕馬,散馬也。《宋書·江夏王義恭傳》平乗誕馬,不過二。《程氏·演繁露》誕馬猶徒馬。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,名坐馬。亦曰引馬,卽但馬也。《遼史》作馬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案切《正韻》杜晏切,音憚。義同。又姓。漢西域都尉但欽,濟隂太守但巴,宋有進士但

【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丘隴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勇切,音。《說文》懼也。从心巩聲。《徐曰》恐,猶兇也。《黃帝素問》腎在志爲恐。《註》恐,所以懼惡也。《正韻牋》恐有驚惶之意。懼乃畏怕之實,恐在懼前也。《海錄》唐太宗撰太子接三師禮,與三師書,前名惶恐。後名惶恐再拜。又惶恐,灘名。《蘇軾詩》地名惶恐泣孤臣。又《廣韻》區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欺用切,去聲。疑也,慮也,億度也。 从。今省作卂。俗从几,誤。

【桃花源】潜作《桃花源记》,谓有渔人从桃花源入一山洞,见秦时避乱者的后裔居其间,“土地平旷,屋舍儼然。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著悉如外人。黄髮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渔人出洞归,后再往寻找,遂迷不复得路。后遂用以指避世隐居的地方,亦指理想的境地。唐李白《古风》之十五:“一往桃花源,千春隔流水。”宋梅尧臣《华亭谷》诗:“深非桃花源,自有渔者舟。”杨朔《木棉花》:“香港,这个美丽的海岛,暂时还是平静的,因此便成为富人的桃花源了。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