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愿年年好官长,一如官长在官时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但愿年年好官长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dàn yuànnián niánhǎo|hàoguān zhǎng |
一如官长在官时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yī rúguānguān zhǎngzàishí |
但愿年年好官长,一如官长在官时释义
【但愿】只愿,只希望。晋陶潜《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》诗:“但愿长如此,躬耕非所叹。”宋苏轼《水调歌头·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》词: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嬋娟。”孙犁《秀露集·文学和生活的路》:“但愿人间有欢笑,不愿人间有哭声。”
【年年】每年。《宋书·礼志二》:“成帝时,中宫亦年年拜陵,议者以为非礼。”元陆仁《题金陵》诗:“忘情只有龙河柳,烟雨年年换旧条。”清纳兰性德《卜算子·咏柳》词:“娇輭不胜垂,瘦怯那禁舞?多事年年二月风,翦出鹅黄缕。”刘半农《大风》诗:“呼啦!呼啦!好大的风,你年年是这样的刮,也有些疲倦么?”
【好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呼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許皓切,蒿上聲。美也,善也。《詩·鄭風》琴瑟在御,莫不靜好。又相善也。《詩·衞風》永以爲好也。又好會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琬圭以結好。《左傳·文十二年》藉寡君之命,結二國之好。又人名。張好好,年十三,姣麗善歌,杜牧置樂籍中。見《唐書·杜牧傳》。又曲名。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,仙樂競奏,唱人閒好。見《武夷山志》。又《廣韻》呼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到切,音耗。《說文》愛而不釋也。女子之性柔而滯,有所好,則愛而不釋,故於文,女子爲好。《詩·唐風》中心好之。又孔也。《
【官长】旧时行政单位的主管官吏。《国语·齐语六》:“桓公令官长期而书伐以告且选,选其官之贤者而復用之。”韦昭注:“官长,长官也。”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﹝元朔元年詔﹞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。”颜师古注:“谓郡之守尉,县之令长。”唐杜甫《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》诗:“广文到官舍,繫马堂阶下。醉则骑马归,颇遭官长駡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四七回:“那赖大家内,也请了几个现任的官长并几个大家子弟作陪。”2.指军官。毛泽东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》:“红军中的绝对平均主义,有一个时期发展得很厉害。例如:发给伤兵用费,反对分伤轻伤重,要求
【一如】完全相同;全像。《仪礼·有司彻》:“司马羞湆鱼,一如尸礼。”《晋书·郑冲传》:“禄赐所供,策命仪制,一如旧典而有加焉。”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狄武襄不知体》:“狄欲奬此一军,乞于讲武殿閲武试,冀仁宗亲睹其驍勇。俄而奋击号呼,一如临敌,飞矢至殿陛。”明蒋一葵《长安客话·香山寺》:“香山寺制一如碧云而饶古色。”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三七章:“赵雄立刻做个手势,打断她的话,一如他害怕触犯这两个字似的。”2.佛家语。不二曰一,不异曰如,不二不异,谓之“一如”,即真如之理,犹言“永恒真理”或本体。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·昙
【官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沽歡切,音觀。《說文》吏事君也。《玉篇》宦也。《論語·撰考》黃帝受地形,象天文,以制官。《周禮·天官疏》上古以雲鳥紀官,六官之號見於唐虞,堯育重黎之後,羲氏和氏之子,使掌舊職天地之官。其時官名,蓋曰稷曰司徒,是天官稷也,地官司徒也。又分命仲叔,使掌四時之官,春爲秩宗,夏爲司馬,秋爲士,冬爲共工。共工,冬官也。合稷與司徒,是六官之名見也。夏之官百有二十,公卿大夫元士,具列其數,殷之官二百四十,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備,故曰設官分職,以爲民極。又《增韻》職也,使也,公也
【官长】旧时行政单位的主管官吏。《国语·齐语六》:“桓公令官长期而书伐以告且选,选其官之贤者而復用之。”韦昭注:“官长,长官也。”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﹝元朔元年詔﹞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。”颜师古注:“谓郡之守尉,县之令长。”唐杜甫《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》诗:“广文到官舍,繫马堂阶下。醉则骑马归,颇遭官长駡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四七回:“那赖大家内,也请了几个现任的官长并几个大家子弟作陪。”2.指军官。毛泽东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》:“红军中的绝对平均主义,有一个时期发展得很厉害。例如:发给伤兵用费,反对分伤轻伤重,要求
【在】《唐韻》昨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盡亥切,裁上聲。《爾雅·釋訓》居也。《易·乾傳》在下位而不憂。又察也。《書·舜典》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。又存也。《論語》父母在。又所在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徵詣行在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以四海爲家,謂所居爲行在所。又姓。晉汝南太守在育。又脾神曰常在,見《黃庭經》。又昨代切,音載。義同。又叶雌氏切。音此。善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屬于毛,不離于裏。天之生我,我辰安在。又叶才里切。示上聲。《屈原·離騷》吾令豐隆乗雲兮,求虙之所在。解佩纕以結言兮,
【时】〔古文〕旹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市之切《正韻》辰之切,音蒔。《說文》四時也。《釋名》四時,四方各一時。時,期也,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。《書·堯典》敬授人時。《傳》敬記天時以授人也。《又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閏月定四時成歲。《禮·孔子閒居》天有四時,春秋冬夏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隂陽之專精爲四時。《又》三月而爲一時。又《韻會》辰也,十二時也。又《廣韻》是也。《書·堯典》黎民於變時雍。《傳》時,是也。《詩·大雅》曰止曰時,築室于兹。《朱傳》可以止于是,而築室矣。又《博雅》伺也。《論語》孔子時其亡也,而往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