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场斋戒今初服,人事荤膻已觉非

道场斋戒今初服,人事荤膻已觉非

诗句读音
人事荤膻已觉非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rén shìhūn shānyǐjué fēi
道场斋戒今初服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dào chǎngzhāi jièjīnchū fú

道场斋戒今初服,人事荤膻已觉非释义

【人事】;人力所能及的事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虽有不同,则地有肥磽,雨露之养、人事之不齐也。”《南史·虞寄传》:“匪独天时,亦由人事。”邹韬奋《患难馀生记》第一章:“虽则因人事未尽,象南京的迅速溃退及广州的倏忽沦陷其间遗憾之处还是有着不少。”2.人情事理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是以君子为国,观之上古,验之当世,参以人事。”唐韩愈《题李生壁》:“始相见,吾与之皆未冠,未通人事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五回:“只是小的儿子不知人事,不知王老爹可肯要他做女婿?”3.指人世间事。《乐府诗集·杂曲歌辞十三·焦仲卿妻》:“自君别

【荤膻】指有辛味的菜与牛羊肉。唐韦应物《紫阁东林居士叔缄赐松英丸辄献诗代启》:“道场斋戒今初服,人事荤羶已觉非。”明郎瑛《七修类稿·诗文二·韬光禅师》:“刺史白居易重其道,尝具饌饭之,以诗邀云:‘白屋炊香饭,荤羶不入家。滤泉澄葛粉,洗手摘藤花。’”

【已】《廣韻》羊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養里切,音以。《玉篇》止也,畢也,訖也。《廣韻》成也。《集韻》卒事之辭。《易·損卦》已事遄往。又《玉篇》退也。《廣韻》去也,棄也。《書·堯典》試可乃已。《論語》三已之。又太也。《廣韻》已,甚也。《孟子》仲尼不爲已甚者。《註》不欲爲已甚,太過也。又《廣韻》過事語辭。《史記·灌夫傳》已然諾。《註》索隱曰:謂已許諾,必使副其前言也。又《類篇》語已也。《增韻》語終辭。《前漢·梅福傳》亦無及已。又踰時曰已而。《史記·高帝紀》已而有娠。又與以通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人之所以爲人者,何

【觉非】到不是。多有悔悟意。亦慨叹人事遭遇。语出晋陶潜《归去来辞》“觉今是而昨非”。唐刘商《春日卧病》诗:“今日方知命,前身自觉非。不能忧岁计,无限故山薇。”宋苏轼《华阴寄子由》诗:“三年无日不思归,梦里还家旋觉非。”典

【道场】“道塲”。1.释道二教称诵经礼拜的场所。《南史·隐逸传下·庾诜》:“晚年尤遵释教,宅内立道场,环绕礼懺,六时不輟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四三○引唐裴铏《传奇·马拯》:“佛室内道场严洁,果食馨香。”2.成道修道之所。南朝梁沉约《<内典>序》:“闻片议而陟道塲,受一言而升彼岸。”唐卢简求《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》:“胎卵湿化,无非佛种;行住作卧,皆是道场。”明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馀·方外玄踪一》:“佛印禪师者,杭之蜡烛菴、圣水寺,皆其道场也。”赵朴初《印度纪游·访波罗奈城》诗之四:“千古恒河是道场。”3.寺观。

【斋戒】1.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、整洁身心,以示虔诚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虽有恶人,斋戒沐浴,则可以祀上帝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七回:“先一日就请老先生到来祠中斋戒一宿,以便行礼。”2.佛教语。指八关斋戒。唐白居易《斋戒》诗:“每因斋戒断荤腥,渐觉尘劳染爱轻。”参见“八关斋”。

【今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吟切,音金。《說文》是時也。《廣韻》對古之稱。《詩·召南》迨其今兮。《毛傳》今,急辭也。《朱傳》今,今日也。不待吉也。又《圓覺經》無起無滅,無去來今。《註》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。又《韻補》叶居靑切,音京。《詩·周頌》有椒其馨,胡考之寧。匪且有且,匪今斯今。又叶居良切,音姜。《易林》庭爎夜明,追古傷今。陽弱不制,隂雄坐房。 从亼會意。,古文及字。巳往爲古,逮及爲今。

【初服】1.谓开始或首先履行、从事某项事务。《书·召诰》:“王乃初服。”孔传:“言王新即政,始服行教化。”《大戴礼记·夏小正》:“初服于公田。古者公田焉者,古者先服公田而后服其田也。”2.未入仕时的服装,与“朝服”相对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进不入以离尤兮,退将復脩吾初服。”蒋骥注:“初服,未仕时之服也。”南朝陈徐陵《为王仪同致仕表》:“便释朝衣,谨遵初服。”唐刘长卿《送薛承矩秩满北游》诗:“知君喜初服,祗爱此身閒。”清赵翼《陕游不果述怀》诗:“一从初服返茅斋,屡接郇笺老眼揩。”3.山嫁前穿的衣服。三国魏曹植《出妇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