叨承解榻礼,更得问缣游

叨承解榻礼,更得问缣游

诗句读音
更得问缣游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gēng|gèngdé|děi|dewèn jiān yóu
叨承解榻礼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
韵脚:上十一薺
拼音: dāo chéngjiě|jiè|xiètàlǐ

叨承解榻礼,更得问缣游释义
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
【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音德。《說文》行有所得也。《玉篇》獲也。《韻會》凡有求而獲皆曰得。又賦受亦曰得。《易·乾卦》知得而不知喪。《禮·曲禮》臨財毋苟得。《左傳·定九年》凡獲器用曰得,得用焉曰獲。《孟子》求則得之。又貪也。《論語》戒之在得。又《韻會》與人契合曰相得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又得得,唐人方言,猶特地也。《全唐詩話》貫休入蜀,以詩投王建曰:一瓶一鉢垂垂老,千水千山得得來。又叶都木切,音篤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

【问缣游】据《后汉书·王丹传》载:丹同郡河南太守陈遵友人丧亲,遵赙助甚丰。丹乃怀缣一匹,陈之于主人前,曰:“如丹此縑,出自机杼。”遵闻而有惭色。丹子有同门生丧亲,家在中山,白丹欲往奔慰。丹不许,令寄缣以祠。人问其故,丹举古人交游之例说明交道之难。后因用“问縑游”指笃实而又谨慎的交游。唐高适《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》:“叨承解榻礼,更得问縑游。”

【叨承】忝受;承受。唐李白《下途归石门旧居》诗:“此心鬱悵谁能论,有愧叨承国士恩。”明无名氏《玉环记·祝香保父》:“爹爹休嗔休怪,孩儿叨承钟爱。”清曹寅《宋牧仲中丞见招深静轩》诗:“叨承郎舍旧,许闞文字林。”

【解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佳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舉嶰切,皆上聲。《說文》判也。从刀判牛角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庖丁解牛。《左傳·宣四年》宰夫解黿。《前漢·湯傳》支解人民。《註》謂解其四支也。又《博雅》散也。《玉篇》緩也。《易·解卦註》解,難之散也。《正義》解有兩音,一古買反,謂解難之初。一諧買反,謂旣解之後。故序卦云:解者,緩也。險難解釋,物情舒緩,故爲解也。《前漢·張耳餘傳》今獨王,恐天下解也。《註》謂離散其心也。又《玉篇》釋也。《儀禮·大射禮·解綱註》解,猶釋也。《文心雕龍》百官詢事,則有關刺解諜。解者,釋也。解釋

【榻】《唐韻》土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託盍切《正韻》託甲切,音塌。《說文》牀也。从冃从羽。《玉篇》牀狹而長謂之榻。《釋名》言鵪榻然近地也。《後漢·徐穉傳》蕃在郡不接賔客,惟徐穉來,特設一榻。又布名。《史記·貨殖傳》榻布皮革千石。《漢書·音義》榻布,白疊也。又叶他悅切,音近忒。《蘇軾·滕王閣詩》心驚魚龍會,目送鳧雁滅。使君東魯儒,府有徐孺榻。

【礼】《集韻》禮古作礼。註詳十三畫。(禮)〔古文〕礼《廣韻》盧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弟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蠡。《說文》禮,履也,所以事神致福也。《釋名》禮,體也。得其事體也。《韻會》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,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,使各得其敘之謂禮。又姓。《左傳》衞大夫禮孔。 《徐鉉曰》五禮莫重於祭,故从示。豊者,其器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