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冠周诗心翼翼,功逾夏载日孜孜

道冠周诗心翼翼,功逾夏载日孜孜

诗句读音
功逾夏载日孜孜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gōngyúxiàzǎi|zài4zī zī
道冠周诗心翼翼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dào guānzhōu shīxīnyì yì

道冠周诗心翼翼,功逾夏载日孜孜释义

【功】《唐韻》古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沽紅切,音公。《說文》以勞定國曰功。从力,工聲。《廣韻》功績也。《書·禹謨》九功惟敘。又自以爲功曰功之。《史記·信陵君傳》公子乃自驕而功之,竊爲公子不取也。又功,毛詩作公。《詩·小雅》以奏膚公。《註》功也。又《韻會》大功,小功,喪服名。謂治布有精麤之分。或作紅。史記漢書,大功小功,作大紅小紅。又《廣韻》漢複姓。《何氏姓苑》漢營陵令成功恢。禹治水告成功後爲氏。又《韻補》叶姑黃切,音光。《東方朔·七諫》信直退而毀敗兮,虛僞進而得當。追悔過之無及兮,豈盡忠而有功。又叶居銀切,音巾。

【逾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容朱切《正韻》雲俱切,音俞。《玉篇》越也,遠也,進也。《書·禹貢》逾于洛。又《秦誓》日月逾邁。 《正韻》或作踰、隃。

【夏】〔古文〕昰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胡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亥駕切,音暇。四時,二曰夏。《釋名》假也。寬假萬物,使生長也。《前漢·魏相傳》南方之神炎帝,秉禮,執衡,司夏。又《廣韻》胡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亥雅切,音下。中國曰華夏。《書·康誥》用肇造我區夏。《詩·周頌》肆于時夏。又國號。禹受舜禪,易虞爲夏。又國名。《史記·大宛傳》大夏,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。《晉史》赫連勃勃。《宋史》李元昊,僭國號曰夏,屬今寧夏。又澤名。《書·禹貢》雷夏旣澤。又大夏,禹樂名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司樂舞大夏,以祭山川。鍾師掌金奏,凡樂事,

【载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作代切,音再。《說文》乗也。《易·大有》大車以載。又承也,勝也。《易·坤卦》君子以厚德載物。又事也。《書·舜典》有能奮庸,熙帝之載。《註》言奮起其功,以廣帝堯之事也。又始也。與哉通。《詩·豳風》春曰載陽。《孟子》湯始征,自葛載。又則也,助語辭。《詩·周頌》載戢干戈,載櫜弓矢。又成也。《書·益稷》乃賡載歌。《註》賡,續也。續歌以成其義也。又行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載采采。《註》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也。又滿也。《詩·大雅》厥聲載路。又記載也。《書·洛誥》丕視功載。《註》視羣臣有

【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人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入質切,音。《說文》實也。太陽之精不虧。《博雅》君象也。《釋名》日,實也,光明盛實也。《易·乾卦》與日月合其明。又《繫辭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又《說卦》離爲火爲日。《周禮·天官·九註》日者天之明。《禮·祭義》日出於東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日者,陽精之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日合於天統。《後漢·荀爽傳》在地爲火,在天爲日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火氣之精者爲日。又《書·舜典》協時月正日。《傳》合四時之氣節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齊一也。又《洪範》五紀,三曰日。《傳》紀一日

【孜孜】勤勉;不懈怠。《书·益稷》:“予何言?予思日孜孜。”孔颖达疏:“孜孜者,勉功不怠之意。”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苟能修身,何患不荣!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,逢文王,得行其説,封於齐,七百岁而不絶。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,修学行道,不敢止也。”唐李德裕《奏银妆具状》:“臣有生多幸,获遇昌期,受寄名藩,每忧旷职,孜孜夙夜,上报国恩。”宋苏轼《御试制科策》:“鸡鸣而起曰:‘吾今日为某事,用某人。’他日又曰:‘吾所为某事,其果济矣乎?所用某人,其人果才矣乎?’如是孜孜焉,不违於心。”金王若虚《扬子<法言>微旨序》:“呜呼

【道冠】帽子。宋洪迈《夷坚志补·程朝散捕盗》:“三人正面而坐,羽服道冠。”鲁迅《故事新编·起死》:“庄子--(黑瘦面皮,花白的络腮胡子,道冠,布袍,拿着马鞭,上)。”

【周诗】1.周代的逸诗。《左传·襄公八年》:“《周诗》有之曰:‘俟河之清,人寿几何?’”杜预注:“逸诗也。”2.指《诗经》。因其为周代诗歌,故称。晋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:“应配天於唐典,齐峻极於周诗。”唐韩愈《荐士》诗:“周诗三百篇,雅丽理训誥。”

【心】《唐韻》息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林切。《說文》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說以爲火藏。《徐曰》心爲大火,然則心屬火也。《玉篇》《廣韻》訓火藏。又《荀子·解蔽篇》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。《禮·大學疏》總包萬慮謂之心。又《釋名》心,纖也。所識纖微無不貫也。又本也。《易·復卦》復其見天地之心乎。《註》天地以本爲心者也。《正義曰》言天地寂然不動,是以本爲心者也。《禮·禮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。《註》得氣之本也。《孔疏》得氣之本,故巡四時,柯葉無凋攺也,心謂本也。又中也。心在身之中。《詩序》情動于中。

【翼翼】恭敬谨慎貌。《诗·大雅·大明》:“惟此文王,小心翼翼。”郑玄笺:“小心翼翼,恭慎貌。”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王侯秉德,其邻翼翼。”颜师古注:“翼翼,恭敬也。”宋曾巩《祭袁大监文》:“不贵以骄,不富以奢,翼翼其行,坦坦其衷。”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二三篇:“至叙范进家本寒微,以乡试中式暴发,旋丁母忧,翼翼尽礼,则无一贬词,而情伪毕露,诚微辞之妙选,亦狙击之辣手矣。”2.整齐貌。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疆埸翼翼,黍稷彧彧。”朱熹集传:“翼翼,整飭貌。”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凤皇翼其承旂兮,高翱翔之翼翼。”马茂元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