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合平常绝异端,行人何必历艰难

道合平常绝异端,行人何必历艰难

诗句读音
道合平常绝异端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dàohé|gěpíng chángjuéyì duān
行人何必历艰难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xíng rénhé bìlìjiān nán

道合平常绝异端,行人何必历艰难释义

【道】〔古文〕衟《唐韻》徒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杜皓切,陶上聲。《說文》所行道也。《爾雅·釋宮》一達謂之道路。《詩·小雅》周道如砥。《前漢·董仲舒傳》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。又《廣韻》理也,衆妙皆道也,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。《易·繫辭》一隂一陽之謂道。《又》立天之道,曰隂與陽。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《書·大禹謨》道心惟微。又順也。《書·禹貢》九河旣道。《註》順其道也。又國名。《左傳·僖五年》江黃道柏。《註》道國,在汝南安陽縣南。又《韻會》州名。漢屬零陵郡,唐營州,攺道州。又當道,草名。《博雅

【合】《唐韻》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曷閤切《正韻》胡閣切,音盒。《說文》合口也。又《玉篇》同也。《易·乾卦》保合太和。《詩·小雅》妻子好合。又配也。《詩·大雅》天作之合。《前漢·貨殖傳》蘗麴鹽豉千合。《註》師古曰:蘗麴以斤石稱之,輕重齊則爲合。鹽豉以斗斛量之,多少等亦爲合。合者,相配耦之言耳。又會也。《禮·王制》不能五十里者,不合于天子。《註》合,會也。又聚也。《論語》始有曰:苟合矣。《註》合,聚也。又答也。《左傳·宣二年》旣合而來奔。《註》合,答也。又閉也。《前漢·兒寬傳》封禪告成,合祛于天地神明。《註》李奇曰

【平常】普通,无特异。汉王充《论衡·正说》:“失平常之事,有怪异之説。”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五:“然韩柳犹用奇重字,欧苏唯用平常轻虚字,而妙丽古雅,自不可及。”明李贽《复耿侗老书》:“世人厌平常而喜新奇,不知言天下之至新奇,莫过於平常也。”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十五章:“生宝的相貌,实在是很平常的。”2.平时;往常。《东观汉记·光武纪》:“更始害齐武王,帝饮食笑语如平常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》诗:“退寻平常事,安知巢穴难。”宋张齐贤《洛阳搢绅旧闻记·白万州遇剑客》:“大凡人平常厚貌深衷,未易轻信

【绝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情雪切《韻會》徂雪切,音截。《說文》斷絲。从糸从刀从卪,象不連體絕二絲。《廣韻》絕作絶,非。《博雅》斷也。《玉篇》滅也。《書·甘誓》天用勦絕其命。又《詩·小雅》終踰絕險。《箋》踰度陷絕之險。又《禮·月令》振乏絕。《疏》不續曰絕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辨九祭,七曰絕祭。《註》絕肺以祭,謂之絕祭。又《爾雅·釋木》正絕流曰亂。《註》直橫流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絕漢抵營室。《註》索隱曰:絕,度也。《荀子·勸學篇》假舟檝者,非能水也,而絕江河。《註》絕,過也。又《屈原·離騷》萎絕其何傷兮。《註

【异端】“异端”。1.古代儒家称其他学说、学派为异端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子曰:‘攻乎异端,斯害也已。’”朱熹集注:“异端,非圣人之道,而别为一端,如杨墨是也。”唐玄宗《<孝经>序》:“嗟乎!夫子没而微言絶,异端起而大义乖。”鲁迅《而已集·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》:“更因思想通脱之后……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,故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。”2.凡自居正统的人或组织对异己的观点、学说或教义亦称之为异端。晋僧肇《百论序》:“外道纷然,异端竞起,邪辩逼真,殆乱正道。”《人民文学》1977年第5期:“凡有作品,未

【行人】1.出行的人;出征的人。《管子·轻重己》:“十日之内,室无处女,路无行人。”唐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车轔轔,马萧萧,行人弓箭各在腰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这一路是贼盗出没的地方……走着须要小心,大道正路不妨,十里一墩,五里一堡,还有来往的行人。”2.官名。掌管朝觐聘问的官。《周礼·秋官》有行人。春秋、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。汉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,后改称大行令。明代设行人司,复有行人之官,掌传旨,册封、抚谕等事。《周礼·秋官·讶士》:“邦有宾客,则与行人送逆之。”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秦景公使其弟鍼来求成,叔向命

【何必】1.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年钧择贤,义钧则卜,古之道也。非适嗣,何必娣之子?”三国魏嵇康《秀才答》诗之三:“都邑可优游,何必栖山原?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一六:“若既知悔,后次改便了,何必常常恁地悔!”巴金《灭亡》第十章:“你还有很长的时间,又何必急急于一时呢?”2.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必。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语资》:“歷城房家园,齐博陵君豹之山池,其中杂树森竦,泉石崇邃……公语参军尹孝逸曰:‘昔季伦金谷山泉,何必踰此?’”唐张祜《题孟处士宅》诗:“高才何必贵?下位不妨贤。”

【历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郞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狼狄切,音靂。《說文》過也。一曰經歷。《書·梓材》殺人歷人。《註》歷人者,罪人所過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合散犯守,陵歷鬭食。《韋昭註》自下往觸之曰犯,居其宿曰守,經之爲歷,突掩爲陵,星相擊爲鬭。又次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季冬,命宰歷卿大夫至於庶民。《註》歷,猶次也。又盡也。謂徧及之也。《書·盤庚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。《前漢·劉向傳》歷周唐之所進以爲法。《師古註》歷謂歷觀之。又踰也,越也。《孟子》不歷位而相與言。《大戴記》竊盜歷法妄行。又疎也。《宋玉·登徒子好色賦》齞脣歷齒。《註》

【艰难】;困难。《诗·王风·中谷有蓷》:“嘅其嘆矣,遇人之艰难矣。”郑玄笺:“所以嘅然而嘆者,自伤遇君子之穷厄。”宋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:“功存社稷而人不知,躬履艰难而节乃见。”元秦简夫《赵礼让肥》第一折:“哥哥,似这等艰难,何以度日!”鲁迅《朝花夕拾·<二十四孝图>》:“在中国的天地间,不做人,便是做鬼,也艰难极了。”2.危险。《魏书·彭城王勰传》:“勰恨之,对曰:‘兄识高年长,故知有夷险,彦和握蛇骑虎,不觉艰难。’”3.指创业。《北史·周宗室传论》:“有周受命之始,宇文护实预艰难。”元周霆震《登城》诗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