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和殖财,国用以丰,不窕不槬,咸中典刑

导和殖财,国用以丰,不窕不槬,咸中典刑

诗句读音
咸中典刑平仄:平 平 仄 平
拼音: xián1|4diǎn xíng
不窕不槬平仄:平 仄 平
拼音: bù|fǒubù tiǎo4
国用以丰平仄: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三鍾
拼音: guó yòngyǐfēng
导和殖财平仄:仄 平 平
拼音: dǎohé|hè|huó|huò|húzhí cái

导和殖财,国用以丰,不窕不槬,咸中典刑释义

【咸】《唐韻》胡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胡讒切《正韻》胡嵒切,音諴。《說文》皆也。《玉篇》悉也。《書·堯典》庶績咸熙。《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》周公弔二叔之不咸。《註》咸,同也。《魯語》小賜不咸。《註》咸,徧也。《莊子·知北遊》周徧咸三者異名同實,其指一也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上咸五,下登三。《註》師古曰:與五帝皆盛也。又卦名。《易·咸卦》彖曰:咸,感也。又《易·雜卦》咸,速也。又《爾雅·釋丘》左高曰咸丘。又樂名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大咸。《註》大咸,咸池,堯樂也。又地名。《史記·秦本紀》孝公十二年,作爲咸陽。又星名。
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

【典刑】1.常刑。《书·舜典》:“象以典刑。”孔传:“象,法也。法用常刑,用不越法。”三国魏曹操《选军中典狱令》:“其选明达法理者,使持典刑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理宗绍定元年》:“自古败军之将,必正典刑,不尔,无以谢天下。”2.见“典型”。3.掌管刑法。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释之典刑,国宪以平。”宋陈亮《廷对策》:“数年以来,典刑之官遂以杀为能,虽可生者亦傅以死。”4.正法。元关汉卿《窦娥寃》第三折:“我怕连累婆婆,屈招了药死公公,今日赴法场典刑。”《元朝秘史》卷九:“若有违号令者,我认得的,便拿将来;不认得的,就那
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
【不窕】不细微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小者不窕,大者不摦。”杨伯峻注:“此谓小乐器而音不细。”2.犹言无间,没有空隙。《墨子·尚同下》:“是故大用之,治天下而不窕;小用之,治一国一家而不横者。”《荀子·赋》:“充盈大宇而不窕,入郄穴而不偪者与?”王先谦集解引王念孙曰:“窕者,间隙之称。言充满大宇而无间隙也。”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处小而不逼,处大而不窕。其魂不躁,其神不嬈。”典

【槬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《韻會》胡化切,華去聲。鐘橫大也。《正字通》摦字之譌。《左傳》从木。《昭二十一年》天王將鑄無射,冷州鳩曰:夫鐘,小者不窕,大者不槬。窕則不咸,槬則不容。今鐘槬矣。

【国用】1.国家的费用或经费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冢宰制国用,必於岁之杪,五穀皆入,然后制国用。”郑玄注:“如今度支经用。”《后汉书·袁安传》:“无故劳师远涉,损费国用。”宋王安石《上五事札子》:“市易之法成,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”2.言为国所用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口能言之,身不能行,国用也。”杨倞注:“国赖其言而用也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二:“君子谋之,则为国用。”

【以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養里切,怡上聲。爲也。《論語》視其所以。又因也。《詩·邶風》何其久也,必有以也。《左傳·昭十三年》我之不共,魯故之以。《註》以魯故也。《列子·周穆王篇》宋人執而問其以。又用也。《論語》不使大臣怨乎不以。又《左傳·僖二十六年》凡師能左右之曰以。《易·師卦》能以衆正。又《詩·周頌》侯彊侯以。《註》彊民有餘力來助者,以閒民轉移執事者。又同已。《孟子》無以,則王乎。又古以與聲相通。《禮·燕禮》君曰:以我安。《註》猶與也。《魏書·李順傳》此年行師,當克以不。《韓愈·剝啄行》凡今之人,急名以官

【丰】〔古文〕〈〉《集韻》符風切,音馮。丰茸,草盛貌。《說文》从生,上下達也。《徐曰》艸之生,上盛者,其下必深根也。毛氏曰:凡邦夆峰豐等字从此。又容色美好貌。《詩·鄭風》子之丰兮。 《六書正譌》俗作丰,上畫从丿者,非。(豐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敷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敷馮切,音酆。《說文》豆之豐滿者也。一曰器名,鄕飮酒有豐侯,亦謂之廢禁。《陸佃云》似豆而。《海錄碎事》《射禮》:置豐於西階。古豐國之君以酒亡國,故以爲罰爵,圖其人形於下寓戒也。《儀禮·鄕射禮》司射適堂西,命弟子設豐。《註》將飮不勝者,設豐所以承其爵也。《

【导】〔古文〕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大到切《正韻》杜到切,音盜。《說文》導,引也。从寸道聲。《徐曰》以寸引之也。《周語》人爲導。《註》謂敵國賔至爲先導也。《孟子》君使人導之出疆。又治也。《書·禹貢》導岍及岐,至于荆山。《註》言治山通水也。又通也。《周語》太子晉曰:川氣之導也,疏爲川谷,以導其氣。又《增韻》啓迪也。通作道。《論語》道之以德。又《前漢·文帝紀》道民之路在務本。又簪導。《釋名》簪,兓也,以兓連冠於髮也。導,所以導櫟鬢髮,使入巾幘之裏也。南齊高祖性儉約,見主衣中有玉導,曰:留此是興長敝源。命擊碎之。

【殖财】增殖财货。《逸周书·大匡》:“成年不偿,信诚匡助,以辅殖财。”孔晁注:“名曰贷而不偿,所以生殖民财也。”南朝梁任昉《齐竟陵文宣王行状》:“方於事上,好下规己,而廉於殖财,施人不倦。”2.谓经商。清姚鼐《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序》:“﹝公﹞家故殖财,至公考为文学,好施予,尽亡其貲。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