刀锯置之不问,万折忠义常存

刀锯置之不问,万折忠义常存

诗句读音
万折忠义常存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wàn|mòzhē|zhé|shézhōng yìcháng cún
刀锯置之不问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dāo jùzhìzhībù wèn

刀锯置之不问,万折忠义常存释义

【万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同萬。又三字姓。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。又《廣韻》莫北切《集韻》密北切。万俟,複姓。俟音其,今讀木其。北齊特進万俟普。(萬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無販切,音蔓。《說文》蟲也。《埤雅》蜂一名萬。蓋蜂類衆多,動以萬計。又數名。《易·乾象》萬國咸寧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紀于一,協于十,長于百,大于千,衍于萬。又舞名。《詩·邶風》方將萬舞。《疏》萬者,舞之總名。《大戴禮·夏小正》萬也者,干戚舞也。《韻會》湯武以萬人得天下,故干舞稱萬舞。又州名。《寰宇記》漢巴東郡,後唐貞觀曰萬州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萬

【折】《唐韻》旨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列切,音浙。拗折也。《詩·鄭風》無折我樹。《周語》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,於是乎有折俎。又斷之也。《易·賁象》君子以明庶政,無敢折獄。《疏》勿得直用果敢,折斷訟獄。又折中也。《前漢·貢禹傳》微孔子之言,亡所折中。又曲也。《禮·玉藻》折還中矩。《註》曲行宜方。還亦作旋。《史記·灌夫傳》吾益知吳壁中曲折,請復往。又屈也。《前漢·伍被傳》折節下士。又挫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諸侯吏卒乗勝輕折辱秦吏卒。《前漢·蒯通傳》漢王一日數戰,亡尺寸之功,折北不救。又止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予曰有禦

【忠义】忠贞义烈。《后汉书·桓典传》:“献帝即位,三公奏典前与何进谋诛阉官,功虽不遂,忠义炳著。”唐崔融《西征军行遇风》诗:“夙龄慕忠义,雅尚存孤直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后人敬他的忠义,所以至今春秋时节,士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。”洪深《赵阎王》第一幕:“凡人存着好心的,有天良的,老实的,讲究忠义的,都是傻子吧?”2.指忠臣义士。《后汉书·臧洪传》:“将军举大事,欲为天下除暴,而专先诛忠义,岂合天意?”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七:“四镇守舟山时,兵民辑睦,忠义嚮应,西人已丧胆思遁。”郭沫若《甲申三百年祭》:“明朝国

【常存】存在,长期存在。汉班固《白虎通·社稷》:“礼不常存。”《宋书·范晔传》:“且大梗常存,将重阶乱,骨肉之际,人所难言。”《隋书·经籍志四》:“以为天尊之体,常存不灭。”典

【刀锯】刀和锯。古代刑具。亦代指刑罚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中刑用刀锯。”韦昭注:“割劓用刀,断截用锯。”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设刀锯以禁奸邪,信赏罚以致治。”宋苏轼《拟进士对御试策》:“古者刀锯在前,鼎鑊在后,而士犹犯之。”清吴兰修《黄竹子传》:“坐视骨肉狼藉,刀锯之下,有心者当为分痛,况僕乎?”2.刀和锯。特指施宫刑之用具。借指施宫刑。《旧唐书·文苑传下·刘蕡》:“远刀锯之贱,亲骨鯁之直,辅相得以专其任,庶职得以守其官。”宋秦观《李训论》:“向使文宗有知人之明,委任二臣,俾之图画,则刀锯之残岂难制哉!”参见

【置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陟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竹吏切《正韻》知意切,音智。《說文》赦也。《註》徐鍇曰:从直,與罷同意。置之則去之也。又《玉篇》立也。《廣韻》設也。《書·說命》王置諸其左右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三曰廢置,以馭其吏。《註》退其不能者,舉賢而置之祿。《前漢·周勃傳》不知置辭。《註》師古曰:置,立也。又《玉篇》安置也。又《廣雅》郵置,關驛也。《前漢·曹參傳》取狐父祁善置。《註》師古曰:置,若今之驛也。又《集韻》直吏切,音。樹也。周禮,凡試廬事,置而搖之。

【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說文》出也,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《禮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氣,則無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禮·大學》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《註》之,適也。《朱傳》猶於也。又語助辭。《書·金縢》禮亦宜之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語尾,或層出。如毛詩我之懷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,六句九之字,常華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註》之子,是子也。又變也。《

【不问】不慰问。《周礼·秋官·大行人》:“出入三积,不问壹劳。”2.不过问;不询问。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汉王以为然,乃出黄金四万斤,与陈平,恣所为,不问其出入。”唐李商隐《贾生》诗:“可怜夜半虚前夕,不问苍生问鬼神。”宋曾巩《兜率院记》:“至于浮屠人虽费如此,皆置不问,反倾府空藏而弃与之。”夏衍《不愁没有工作》:“但是上海就是这样的可以放置不问了吗?”3.不管;无论。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耕田》:“凡耕:高下田,不问春秋,必须燥溼得所为佳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燕子赋变文》:“雀儿出来,不问好恶,拔拳即搓。”元关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