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人乞食晚未归,独向残阳淡云木

道人乞食晚未归,独向残阳淡云木

诗句读音
道人乞食晚未归平仄:仄 平 仄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dào rénqǐshí|sì|yìwǎnwèiguī
独向残阳淡云木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dú4cán yángdànyún mù

道人乞食晚未归,独向残阳淡云木释义

【道人】1.有极高道德的人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道人不闻,至德不得。”王先谦集解:“语又见《山木篇》,道作至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行品》:“稟高亮之纯粹,抗峻标以邈俗,虚灵机以如愚,不贰过而諂黷者,贤人也。居寂寞之无为,蹈修直而执平者,道人也。”2.炼丹服药、修道求仙之士。《汉书·京房传》:“法曰:‘道人始去,寒,涌水为灾。’”颜师古注:“道人,有道术之人也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八一二引汉桓谭《新论》:“淮南王之子娉迎道人作为金银。”3.道教徒;道士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董卓传》“傕使公卿诣汜请和,汜皆执之,相攻击连月,死者

【乞】《廣韻》去訖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欺訖切,音。求也。《禮·內則》五帝憲三王有乞言。《史記·王翦傳》將軍之乞貸,亦已甚矣。《後漢·李通傳》以病上書乞身。又《釋典》比丘者,華言乞士,謂內乞法資心,外乞食資身也。又姓。五代將乞力。又乞伏,複姓。又《集韻》丘旣切《正韻》去冀切,音器。凡與人物,亦曰乞。《前漢·朱買臣傳》吏卒更乞匃之。《註》音氣。《晉書·謝安傳》謂甥羊曇曰:以墅乞汝。 《鄭樵·通志》气,氣也。因聲借爲與人之乞,音氣。因與人之義,借爲求人之乞,此因借而借也。

【晚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無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武遠切,音挽。《說文》莫也。《博雅》後也。《史記·李斯傳》君何見之晚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伏見蚤晚。zdic.net漢典
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

【独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谷切《正韻》杜谷切,音犢。《說文》犬相得而。从犬蜀聲。羊爲羣,犬爲獨也。又獸名。《埤雅》顏從曰:獨一叫而猨散,鼉一鳴而龜伏。或曰鼉鳴夜,獨叫曉。獨,猨類也。似猨而大,食猨。今俗謂之獨猨。蓋猨性羣,獨性特,猨鳴三,獨叫一,是以謂之獨也。又獨,獸名。詳前字註。又《廣韻》單獨。《詩·小雅》哀此惸獨。《傳》獨,單也。《又》念我獨兮。《爾雅·釋山》獨者蜀。《疏》蟲之孤獨者名蜀,是以山之孤獨者亦名曰蜀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一蜀也。南楚謂之獨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獨山,多金玉美石。又《廣韻》複姓有獨

【残阳】犹夕阳。唐钱起《送夏侯审校书东归》诗:“破镜催归客,残阳见旧山。”明刘基《菩萨蛮》词:“渡口欲黄昏,残阳归掩门。”毛泽东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词:“苍山如海,残阳如血。”漢

【淡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徒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杜覽切,音啖。《說文》薄味也。《急就篇註》平薄謂之淡。《史記·叔孫通傳》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。《註》啖,亦作淡。《如淳曰》食無菜茹爲淡。又甘之反也。《禮·表記》君子淡以成,小人甘以壞。又《廣韻》徒敢切,音噉。淊淡,水滿貌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秬鬯泔淡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以冉切,音琰。澹淡,水播蕩貌。《枚乗·七發》湍流遡波,又澹淡之。又隨風貌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隨風澹淡。又淡淡,安流平滿貌。《宋玉·高唐賦》潰淡淡而入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徒甘切,音談。水貌也。或作澹。

【云木】入云的树木。唐陈子昂《春台引》:“何云木之英丽,而池馆之崇幽。”宋苏轼《雷州》诗之二:“层巢俯云木,信美非吾土。”清魏源《昆山别龚定庵自珍》诗:“鸣榔一回首,云木冒平楚。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