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士黄山隐,轻人复重财

道士黄山隐,轻人复重财

诗句读音
道士黄山隐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dào shìhuáng shānyǐn|yìn
轻人复重财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qīng rénfùzhòng|chóngcái

道士黄山隐,轻人复重财释义

【道士】1.有道之士,道德品质高尚的人。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循天之道》:“古之道士有言曰:‘将欲无陵,固守一德。’”汉刘向《新序·节士》:“介子推曰:‘推闻君子之道,謁而得位,道士不居也,争而得财,廉士不受也。’”《后汉书·第五伦传》:“﹝第五伦﹞遂将家属客河东,变名姓,自称王伯齐,载盐往来太原、上党,所过輒为粪除而去,陌上号为道士,亲友故人莫知其处。”2.炼丹服药、修道求仙之士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卫将军王涉素养道士西门君惠。君惠好天文讖记。”晋郭璞《游仙诗》之二:“青谿千餘仞,中有一道士。云生梁栋间,风出窗

【黄山】1.汉宫名。汉惠帝所建,在陕西省兴平县西南。《文选·扬雄<羽猎赋>序》:“北绕黄山,滨渭而东,周袤数百里。”李善注:“《汉书》曰:‘槐里有黄山之宫。’”唐杜甫《洞房》诗:“万里黄山北,园陵白露中。”仇兆鳌注引晋灼曰:“黄山,宫名,在槐里。”清钱谦益《偕河东君泛舟拂水瞻拜先茔感叹有赠》诗:“万里黄山在何许?清秋白露空嗟咨!”2.山名。传说中的山名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又西百八十里,曰黄山,无草木,多竹箭。”3.山名。著名游览胜地。在安徽省黄山市,跨歙、黟、休宁等县。古名黟山,唐改今名。相传黄帝与容成子、浮

【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於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倚謹切,音櫽。《爾雅·釋詁》隱,微也。《註》微謂逃藏也。《易·乾卦》龍德而隱者也。又《禮·禮運》大道旣隱。《註》隱猶去也。又《說文》蔽也。《玉篇》匿也。《論語》言及之而不言,謂之隱。《禮·檀弓》事親有隱而無犯。《魯語》五而已,無有隱者,隱乃諱也。又《廣韻》私也。《論語》吾無隱乎爾。《疏》孔子敎人無所隱惜。又《玉篇》不見也。《易·繫辭》巽稱而隱。《註》稱揚命令,而百姓不知其由。《史記·韓安國傳》壷遂之深中隱厚。又《禮·曲禮》不以隱疾。《註》隱疾,衣中之疾也。又《

【轻人】1.轻佻无威的人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行品》:“无抑断之威仪,每脱易而不思者,轻人也。”2.轻贱的人。元关汉卿《调风月》第三折:“这厮短命,没前程,做得箇轻人还自轻,横死口里栽排定。”

【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房六切,音伏。《說文》往來也。《廣韻》返也。《書·舜典》如五器卒乃復。《傳》復,還也。《詩·小雅》言歸思復。又《韻會》答也。《書·說命》說復于王。又《韻會》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願有復也。又《韻會》反命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諸臣之復。《註》復,報也,反也。《疏》謂羣臣受王命,使臣行之訖,反報於王也。又招魂曰復。《禮·檀弓》復盡愛之道也。《註》復謂招魂,庶幾其精氣之反。又興復。《諸葛亮·出師表》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有復見心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後周置復州

【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柱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儲用切,音緟。《說文》厚也。《增韻》輕之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夫茅之爲物薄,而用可重也。《禮·王制》輕任幷,重任分。又《廣韻》更爲也。《博雅》重,再也。又難也。《戰國策》臣之所重處重留也。《註》重,猶難也。《前漢·淮南王傳》文帝重自切責之。《註》如淳曰:重,難也。又貴也。《戰國策》張儀之殘樗里疾也,重而使之。《註》重,猶貴也。又尊也。《禮·祭統》所以明周公之德,而又以重其國也。《註》重,猶尊也。又尚也。《禮·緇衣》臣儀行不重辭。《註》重,猶尚也。《疏》爲臣之法,不尚虛華之

【财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昨哉切《集韻》牆來切,音裁。《說文》人所寶也。《徐曰》可入用者也。《玉篇》納財,謂食穀也,貨也,賂也。《易·繫辭》何以聚人曰財。《註》財,所以資物生也。《書·禹貢》底愼財賦。《傳》所愼者,財貨貢賦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以九賦斂財賄。《註》財,泉穀也。《禮·坊記》先財而後禮。《註》幣帛也。又《禮器》設於地財。《註》財,物也。各是土地之物。又與裁通。《易·泰卦》后以財成天地之道。《釋文》財,荀作裁。《爾雅·釋言疏》裁、財音義同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民里社各自財以祠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作自裁。又與材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