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室只今丹灶在,石窗依旧碧萝缠
| 诗句 | 读音 | 
|---|---|
| 石窗依旧碧萝缠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shí|dàn1yī jiùbì luóchán  | 
| 道室只今丹灶在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:上十五海 拼音: dàoshìzhī jīndān zàozài  | 
道室只今丹灶在,石窗依旧碧萝缠释义
【石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常隻切《韻會》常亦切,音碩。《增韻》山骨也。《釋名》山體曰石。《易·說卦傳》艮爲山,爲小石。《楊泉物理論》土精爲石,石氣之核也。氣之生石,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。《春秋·說題詞》石,隂中之陽,陽中之隂,隂精補陽,故山含石。又樂器,八音之一。《書·益稷》擊石拊石。《註》石,磬也。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。《周禮·春官·典同》厚聲石。《註》鐘太厚則如石,叩之無聲。又堅也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石畫之臣。《師古註》言堅固如石。亦作碩。又星亦稱石。《左傳·僖十六年》隕石于宋五,隕星也。又量名。十斗
【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楚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初江切。與牕同。《說文》本作囪。在牆曰牖,在戸曰囪。或作窗。《釋名》窗,聰也。於外窺內爲聰明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四旁雨夾窗。《註》助戸爲明。亦作牕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麤叢切,音怱。通孔也,竈突也。 《韻會》案集韻,麤叢切,類篇韻補俱同。或作牕。《鮑昭·玩月詩》蛾眉蔽珠櫳,玉鉤隔銷。三五二八時,千里與君同。《陶潛詩》有酒有酒,閒飮東牕。願言懷人,舟車靡從。則字合又於東韻收入。
【依旧】照旧。《南史·梁昭明太子统传》:“天监元年十一月,立为皇太子。时年幼,依旧居内。”唐赵璜《题七夕图》诗:“明年七月重相见,依旧高悬织女图。”清孙枝蔚《避乱赠刘二含哲》诗:“桂花依旧身无恙,听説长安血似池。”茅盾《色盲》:“虽然依旧是多事之秋,但空气是不热。”
【碧萝】。一种绿色的寄生攀援植物。北齐刘昼《新论·托附》:“蟨鼠附於蛩蛩,以攀追日之步;碧萝附於青松,以茂凌云之叶。”唐杜甫《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》:“碧萝长似带,锦石小如钱。”明高濂《玉簪记·谈经》:“冰轮映碧萝。晚凉多,一声鐘磬禪堂暮。”亦借指隐士居所。明何景明《送客》诗之一:“劝俗销金甲,求贤访碧萝。”
【缠】《廣韻》直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澄延切,音廛。《說文》繞也。《玉篇》約也。《廣韻》束也。《詩·唐風·綢繆束薪傳》綢繆,纏綿也。又姓。《廣韻》漢有纏子著書。又《廣韻》特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直碾切,廛去聲。義同。 《集韻》或作繵。《類篇》或省作緾。《五經文字》纏,俗作纏。纏原字从。
【道】〔古文〕衟《唐韻》徒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杜皓切,陶上聲。《說文》所行道也。《爾雅·釋宮》一達謂之道路。《詩·小雅》周道如砥。《前漢·董仲舒傳》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。又《廣韻》理也,衆妙皆道也,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。《易·繫辭》一隂一陽之謂道。《又》立天之道,曰隂與陽。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《書·大禹謨》道心惟微。又順也。《書·禹貢》九河旣道。《註》順其道也。又國名。《左傳·僖五年》江黃道柏。《註》道國,在汝南安陽縣南。又《韻會》州名。漢屬零陵郡,唐營州,攺道州。又當道,草名。《博雅
【室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質切,音失。《說文》實也。从宀从至。至,所止也。《孔穎達曰》宮室通名。因其四面宆曰宮,因其財物充實曰室。室之言實也。《易·繫辭》上古穴居而野處,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。《書·蔡仲之命》以蕃王室。《詩·豳風》曰爲攺歲,入此室處。又《周禮·地官註》城郭之宅曰室。又宗廟曰世室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夏后氏世室,殷人重屋,周人明堂。《註》世室,宗廟也。又夫以婦爲室。《禮·曲禮》三十曰壯,有室。又營室,星名。《朱子·詩傳》此星昏而正中,夏正十月也,是時可以營制宮室,故謂之營室。又山名。《
【只今】;现在。唐李白《苏台览古》诗:“只今惟有西江月,曾照吴王宫里人。”宋陈师道《春怀示邻里》诗:“屡失南邻春事约,只今容有未开花。”清李国宋《朝天宫感怀》诗:“自昔鼎成龙已去,只今松老鹤还飞。”郭沫若《雄师百万挽狂澜》诗:“只今双喜大临门,‘七一’佳期水库成。”汉
【丹灶】炼丹用的炉灶。南朝梁江淹《别赋》:“守丹灶而不顾,鍊金鼎而方坚。”宋姚宽《西溪丛语》卷上:“﹝王甫﹞忽遇一道人,引至一处,过松下,有废丹灶。”清赵翼《冲祐宫》诗:“丹灶錙銖火,茶经粟粒芽。”郁达夫《题画》诗之三:“烂烂犹餘丹灶气,晚风吹作满林霞。”
【在】《唐韻》昨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盡亥切,裁上聲。《爾雅·釋訓》居也。《易·乾傳》在下位而不憂。又察也。《書·舜典》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。又存也。《論語》父母在。又所在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徵詣行在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以四海爲家,謂所居爲行在所。又姓。晉汝南太守在育。又脾神曰常在,見《黃庭經》。又昨代切,音載。義同。又叶雌氏切。音此。善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屬于毛,不離于裏。天之生我,我辰安在。又叶才里切。示上聲。《屈原·離騷》吾令豐隆乗雲兮,求虙之所在。解佩纕以結言兮,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