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师捐世去,空馀法力在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空馀法力在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韵脚:上十五海 拼音: kōng|kòng|kǒngfǎ lìzài |
大师捐世去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韵脚:上八語 拼音: dà shījuān shìqù |
大师捐世去,空馀法力在释义
【空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苦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枯公切,音崆。空虛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赤帝行德天牢,謂之空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在彼空谷。《傳》大也。又盡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空,盡也。《詩·小雅》杼柚其空。又太空,天也。又地名。《爾雅·釋地》北戴斗極爲空桐。《左傳·哀二十年》宋公遊于空澤。《註》空澤,宋地。《史記·殷本紀註》伊尹生于空桑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京兆縣十二,其三曰船司空。《註》縣名。本主船之官,遂以爲縣。又《武帝紀》元鼎五年,行幸雍遂,踰隴登空同。《註》空同,山名。亦作崆峒。《山海經》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
【法力】佛法的威力。《维摩经·佛国品》:“法王法力超羣生,常以法则施一切。”南朝梁简文帝《上大法颂表》:“慧舟匪隔,法力无垠。”唐白居易《千佛堂转轮经藏石记》:“法力所摄,鲜不归心。”2.泛指神奇的力量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六一回:“柳仙不觉惊奇起来,问你是甚么人,有这等法力。”端木蕻良《火腿》:“老妈子不知道火腿还有这些法力,便怀着满肚子蹊跷,退下去作菜去了。”汉
【在】《唐韻》昨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盡亥切,裁上聲。《爾雅·釋訓》居也。《易·乾傳》在下位而不憂。又察也。《書·舜典》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。又存也。《論語》父母在。又所在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徵詣行在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以四海爲家,謂所居爲行在所。又姓。晉汝南太守在育。又脾神曰常在,見《黃庭經》。又昨代切,音載。義同。又叶雌氏切。音此。善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屬于毛,不離于裏。天之生我,我辰安在。又叶才里切。示上聲。《屈原·離騷》吾令豐隆乗雲兮,求虙之所在。解佩纕以結言兮,
【大师】、专家的尊称。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:“学者由是颇能言《尚书》,诸山东大师无不涉《尚书》以教矣。”《百喻经·治秃喻》:“时彼秃人往至其所,语其医言:‘唯愿大师为我治之。’”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八:“二百餘年来,讲堂茂草、弦诵闃如。词章俭陋之夫,挟科举速化之术,儼然坐皋比、称大师矣。”胡适《<国学季刊>发刊宣言》:“近年来,古学的大师渐渐死完了,新起的学者还不曾有什么大成绩表现出来。”2.佛的十尊号之一。即天人师。《瑜伽师地论》卷八二:“谓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,故名大师。”后遂为僧人的尊称。《晋书
【捐世】世。人死的婉辞。宋陈师道《妾薄命》诗之二:“捐世不待老,惠妾无其终。”明刘若愚《酌中志·累臣自叙略节》:“先将军捐世之冬,辽东果招徠流民,地果弃矣。”典
【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據切,墟去聲。《說文》人相違也。《廣韻》離也。《增韻》來去,離去,去就之去。《玉篇》行也。《史記·莊助傳》汲黯招之不來,麾之不去。又棄也。《後漢·申屠剛傳》愚聞人所歸者,天所與。人所畔者,天所去也。又《唐韻》羌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口舉切《正韻》丘舉切,墟上聲。《集韻》徹也。又藏也。《前漢·蘇武傳》掘野鼠,去草實而食之。《註》去,收藏也。又《集韻》或作弆。《前漢·遵傳》遵善書,與人尺牘,皆藏弆以爲榮。《註》弆,亦藏也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於切,音墟。疾走。《正字通》同驅。《詩·小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