怛威赧德,踧踖蹈舞
怛威赧德,踧踖蹈舞释义
【踧踖】安的样子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君在,踧踖如也。”《后汉书·东平宪王苍传》:“臣惶怖战慄,诚不自安,每会见,踧踖无所措置。”冰心《冬儿姑娘·我们太太的客厅》:“陶先生仍旧踧踖的含糊的答应了一声。”2.徘徊不进貌。宋司马光《上皇太后疏》:“彷徨而不自安,踧踖而不敢进。”清陈允衡《江上寄答》诗:“怀刺宾在堂,将前还踧踖。”
【蹈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徒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大到切《正韻》杜到切,音導。《說文》踐也。《博雅》履也。《釋名》道也。以足踐之,如道路也。《禮·樂記》故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也。《左傳·哀二十一年》使我高蹈。《註》高蹈,猶遠行也。又與悼同。《詩·小雅》上帝甚蹈。《傳》動也。《箋》蹈讀曰悼。《釋文》蹈,鄭作悼。病也。
【舞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文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罔甫切《正韻》罔古切,音武。《說文》舞樂也。《玉篇》足相背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樂師》凡舞,有帗舞,有羽舞,有皇舞,有旄舞,有干舞,有人舞。《左傳·隱五年》夫舞,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軍中無以爲樂,請以劒舞。又鍾體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鳧氏》銑閒謂之于,于上謂之鼓,鼓上謂之鉦,鉦上謂之舞。《註》此四名者,鍾體也。又變弄也。《前漢·張湯傳》舞文巧詆。《又》舞知以御人。又官名。《周禮·地官》有舞師。又地名。《戰國策》秦繞舞陽之北,以東臨許,則南國必危矣。《前漢
【怛】《集韻》得案切,音旦。《說文》憯也。《前漢·武帝詔》支體傷,則心憯怛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當割切《玉篇》丁割切,音妲。《廣韻》悲慘也。《增韻》驚也,懼也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無怛化。《禮·儒行註》言之不愊怛也。《疏》愊怛,謂急促之意。《釋文》怛,驚怛也。又勞也。《詩·齊風》勞心怛怛。又或作。《詩·風》中心怛兮。《前漢·王吉傳》引《詩》作。 亦作憚。入聲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矢人》則雖有疾風,亦弗之能憚矣。《釋文》音怛,都達反。 或作。通作旦。◎按隂復春云:《說文》得案切。又當割切。又曰怛或从心在
【威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非切,音蝛。尊嚴也。《易·大有》威如之吉。《書·洪範》惟辟作威。《周禮·天官》賞以馭其威。《吳語》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。又《諡法》猛以剛果,彊義執政,曰威。又婦稱姑爲威姑。猶子稱父爲嚴君。《說文》威,姑也,引漢律婦告威姑。《正字通》按漢律威姑二字宜連讀,信如說文訓,似告姑姑,豈成文理。又南威,美人名。又虎脅兩旁及尾端有骨如乙,名虎威,見《酉陽雜俎》。又伊威,蟲名。《爾雅·釋蟲》作蛜蝛。《詩·豳風》伊威在室。又與畏通。《莊子·漁父篇》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。《註》威畏
【赧】《廣韻》奴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乃版切,音戁。《說文》面慚赤也。《孟子》觀其色赧赧然。《趙岐註》面赤,心不正之貌。 《說文》作。《集韻》或从皮作,亦作。
【德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登入聲。《廣韻》德行也。《集韻》德行之得也。《正韻》凡言德者,善美,正大,光明,純懿之稱也。《易·乾卦》君子進德修業。《詩·大雅》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。《書·臯陶謨》九德,寬而栗,柔而立,愿而恭,亂而敬,擾而毅,直而溫,而廉,剛而塞,彊而義。又《洪範》三德,一曰正直,二曰剛克,三曰柔克。《周禮·地官》六德:知、仁、聖、義、中、和。又《玉篇》德,惠也。《書·盤庚》施實德于民。《詩·小雅》旣飽以德。又善敎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春之月,命相布德,和令,行慶,施惠。《註》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