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圆镜智成无漏,普照十方尘刹中

大圆镜智成无漏,普照十方尘刹中

诗句读音
普照十方尘刹中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一東
拼音: pǔ zhàoshí fāngchén shā1|4
大圆镜智成无漏平仄:仄 平 仄 仄 平 平 仄
韵脚:去五十候
拼音: dà yuán jìng zhìchéngwú4

大圆镜智成无漏,普照十方尘刹中释义

【普照】耀。南朝梁简文帝《大法颂》序:“慧日普照,毒霜并消。”唐柳宗元《贺诛淄青逆贼李师状》:“鲸鯢已戮,见东海之无波;氛沴尽消,仰太阳之普照。”闻一多《太阳吟》:“太阳啊,慈光普照的太阳!”巴金《秋》九:“用平等与自由代替不义与掠夺,让博爱的光辉普照世界。”

【十方】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。《宋书·夷蛮传·呵罗单国》:“身光明照,如水中月,如日初出,眉间白豪,普照十方。”南朝陈徐陵《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》:“菩萨之化行於十方,仁寿之功霑於万国。”唐韩偓《僧影》诗:“智灯已灭餘空烬,犹自光明照十方。”

【尘刹】佛教语。刹为梵语国土之意,尘刹谓微尘数的无量世界。明卓发之《祴园嫘史》诗序:“石头城清凉山之畔,竹逕数转,别有人间……其中众花满林,可供尘刹。”明张居正《答李中溪有道尊师》诗:“愿以深心奉尘刹,不於自身求利益。”清钱谦益《乙未小至日宿白塔寺》诗之一:“话到报恩尘刹事,残缸炷焰吐寒芒。”
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

【大圆镜智】智”之一。谓洞照一切的清净真智。唐慧能《坛经·机缘品》:“大圆镜智性清浄,平等性智性无病。”明李贽《与马历山书》:“盖人人各具有是大圆镜智,所谓我之明德是也。”清谭嗣同《仁学》二六:“七十从心所欲不踰矩,藏识转为大圆镜智矣。”亦省作“大圆智”。唐刘禹锡《<毗卢遮那佛华藏世界图赞>序》:“《佛説华严经》直入妙觉,不由诸乘,非大圆智不能信解。”参阅《成唯识论》卷十。

【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是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征切,音城。《說文》就也。《廣韻》畢也。凡功卒業就謂之成。又平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調人》凡過而殺傷人者,以民成之。《疏》成,平也。非故心殺傷人,故共鄕里和解之也。《詩·大雅》虞芮質厥成。又《左傳·隱六年》鄭人來輸平。《公羊傳》輸平猶墮成也。《文七年》惠伯成之。又終也。凡樂一終爲一成。《書·益稷》簫韶九成。《儀禮·燕禮》笙入三成。《註》三成謂三終也。又善也。《禮·檀弓》竹不成用。《註》成,猶善也。又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八灋五曰官成。註官成,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。又

【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釋文》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《藝苑雄黃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廣韻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扶切《廣韻》武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書·舜典》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《益

【漏】《唐韻》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郎豆切,音陋。滲漏也。《說文》漏以銅壷受水,刻節畫,夜百刻。亦取漏下之義。《周禮·夏官》挈壷氏,掌漏刻之官。又泄也。《左傳·僖四年》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。《疏》言漏洩師之密謀也。又遺失也。《荀子·脩身篇》易忘曰漏。又《爾雅·釋宮》西北隅謂之屋漏。《詩·大雅》尚不愧于屋漏。《箋》漏,隱也。又竅也。《白虎通·聖人篇》禹耳三漏,是謂大通。又穿也。《淮南子·泰族訓》朱絃漏越。《註》漏穿越琴瑟兩頭也。又德澤下究也。《前漢·吾丘壽王傳》天下漏泉。《註》言潤澤下霑,如屋之漏。又江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