磴道神行通碣石,井幹云构俯瑶光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磴道神行通碣石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: dèng dàoshénxíng tōngjié shí |
井幹云构俯瑶光 | 平仄:仄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jǐngyún gòufǔyáo guāng |
磴道神行通碣石,井幹云构俯瑶光释义
【磴道】登山的石径。南朝宋颜延之《七绎》:“巖屋桥构,磴道相临。”唐袁郊《甘泽谣·懒残》:“忽中夜风雷,而一峯頽下,其缘山磴道,为大石所拦。”元揭傒斯《寻舍弟将至东牢宿野店》诗:“入云攀磴道,落日及村墟。”《明史·礼志一》:“臺高三尺有奇,周以石栏,陟降为磴道。”清高士奇《金鳌退食笔记》卷上:“巖洞窈窕,磴道紆折。”郭沫若《访泰山杂咏·万松亭遇雨》:“磴道千寻尽,碧霞铁瓦红。”
【神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食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乗人切,音晨。《說文》天神,引出萬物者也。《徐曰》申卽引也,天主降氣,以感萬物,故言引出萬物。又《皇極經世》天之神棲乎日,人之神棲乎目。又神明。《書·大禹謨》乃聖乃神。《孔傳》聖無所不通,神妙無方。《易·繫辭》隂陽不測之謂神。《王弼云》神也者,變化之極,妙萬物而爲言,不可以形詰。《孟子》聖而不可知之謂神。又鬼神。陽魂爲神,隂魄爲鬼。氣之伸者爲神,屈者爲鬼。又諡法。《史記》民無能名曰神。又姓。漢騎都尉神矅。又升人切,音伸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神荼副焉。《註》海中神名。神,音
【行通】吃得开,兜得转。孙犁《白洋淀纪事》:“老牛回来就不吃草,老改到大官亭去请来一位兽医,这位兽医在这一带是很行通的。”汉
【碣石】1.山名。在河北省昌黎县北。碣石山馀脉的柱状石亦称碣石,该石自汉末起已逐渐沉没海中。《书·禹贡》:“导岍及岐……太行、恒山,至于碣石,入于海。”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行自泰山,復东巡海上,至碣石。”唐韦应物《弹棋歌》:“岂如昆明与碣石,一箭飞中隔远天。”明王錂《春芜记·献赋》:“似迢遥乘槎海畔,把碣石相望。”毛泽东《浪淘沙·北戴河》词:“往事越千年,魏武挥鞭,东临碣石有遗篇。”2.指墓碑。唐司空图《偶诗》之三:“一掬信陵坟上土,便如碣石累千金。”
【井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子郢切,精上聲。穴地出水曰井。《釋名》井,淸也。《廣雅》深也。易有井卦。《世本》伯益作井。《汲冡周書》黃帝作井。《孟子》掘井九仞,而不及泉。又《廣韻》田九百畝曰井,象九區之形。《孟子》方里而井,井九百畝。又市井。《玉篇》穿地取水,伯益造之,因井爲市也。《師古曰》市,交易之處,井,共汲之所,因井成市,故名。又南方宿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南宮朱鳥東井爲水事。《註》東井八星,主水衡也。又井井,經畫端整貌。《荀子·儒效篇》井井兮其有條理也。又往來連屬貌。《易·井卦》往來井井。又姓。漢
【云构】。1.形容作品大量涌现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杂文》:“及枚乘摛艳,首製《七发》,腴辞云搆,夸丽风骇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比兴》:“於是赋颂先鸣,故比体云构,纷紜杂遝,信旧章矣。”2.高大的建筑物,大厦。《文选·陆机<招隐诗>》:“轻条象云构,密叶成翠幄。”张铣注:“云构,大夏也。”《艺文类聚》卷六二引南朝陈沉炯《太极殿铭》:“亿兆填填而乐成也,曾未数旬,焕然云构。”元陈赓《寒食祀坟回登临晋西原废寺》诗:“当年云构倚天开,一夕烟尘化刼灰。”清唐孙华《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》诗之二:“栽培杞梓扶云构,回挽文
【俯】《廣韻》方矩切《集韻》匪父切,音府。俛也。《禮·樂記》執其干戚,習其俯仰詘伸,容貌得莊焉。《又》進俯退俯。《註》曲也,不齊一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季秋之月,蟄蟲咸俯,在內皆墐其戸。又通府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府然若渠堰櫽括之於已也。《註》府俯通。 《韻會小補》古音流變,字亦隨異。如俯仰之俯,本作頫,或作俛,今皆作俯。而頫音兆,俛音免,不復音俯矣。漢典考證:〔《荀子·非相篇》府然若渠堰櫽括之已也。〕 謹照原文已上增於字。 考證:〔《荀子·非相篇》府然若渠堰櫽括之已也。〕 謹照原文已上增於字。
【瑶光】1.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名。古代以为象征祥瑞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瑶光者,资粮万物者也。”高诱注:“瑶光,谓北斗杓第七星也……一説,瑶光,和气之见者也。”汉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上飞闥而远眺,正睹瑶光与玉绳。”《宋书·符瑞志上》:“帝顓頊高阳氏,母曰女枢,见瑶光之星,贯月如虹,感己於幽房之宫,生顓頊於若水。”唐李商隐《南朝》诗:“地险悠悠天险长,金陵王气应瑶光。”明王洪《瑞象赋》:“瑶光之精,至和之珍;彩霞之色,景星之文,兹其所谓瑞象,而特应於我圣君者乎。”2.玉的光采。《宋史·乐志九》:“金字煌煌,瑶光灿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