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四

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四

朝代: | 作者:杜甫 | 诗词类型:唐诗

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四原文

常苦沙崩损药栏,也从江槛落风湍。新松恨不高千尺,恶竹应须斩万竿!生理只凭黄阁老,衰颜欲付紫金丹。三年奔走空皮骨,信有人间行路难。

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四作者杜甫简介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祖籍河南巩县。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。 青年时期,他曾游历过今江苏、浙江、河北、山东一带,并两次会见李白,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。 唐玄宗天宝五年(746),杜甫来到长安,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,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,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。 从此进取无门,生活贫困。 直到天宝十四年(755),才得到「右卫率府胄曹参军」一职,负责看管兵甲仓库。 同年,安史之乱爆发,此时杜甫正在奉… 杜甫详细介绍

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四原文及翻译赏析

【行路难】1.行路艰难。亦比喻处世不易。唐杜甫《宿府》诗:“风尘荏苒音书絶,关塞萧条行路难。”唐白居易《太行路》诗:“行路难,不在水,不在山,只在人情反覆间。”2.乐府杂曲歌辞名。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。原为民间歌谣,后经文人拟作,采入乐府。南朝宋鲍照《拟行路难》十九首及唐李白所作《行路难… 查看详情

    因徐知道据成都叛乱,杜甫曾一度离开成都草堂,避难于梓州、阆州等地。广德二年(764)正月,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,准备出陕谋生。二月,闻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,同时,严武也来信相邀,诗人于是决定重返成都。于阆州还成都途中作诗五首,此为其中第四首。诗题中的“严郑公”,即严武,广德元年… 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