灯影渔舟外,湍声客枕边
灯影渔舟外,湍声客枕边释义
【湍】《唐韻》他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他官切,音煓。《說文》疾瀨也。《前漢·溝洫志》水湍悍難以行平地。《註》急流曰湍。又《集韻》朱遄切,音專。水名,在酈縣。《山海經》荆山之首曰翼望之山,湍水出焉。又《集韻》《類篇》吐玩切,音彖。亦疾瀨也。
【声】《字彙》同。《正字通》俗聲字。(聲)〔古文〕殸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書盈切《正韻》書征切,聖平聲。《說文》音也。《書·舜典》詩言志,歌永言,聲依永,律和聲。《傳》聲謂五聲,宮商角徵羽也。《禮·月令》仲夏之月,止聲色。《註》聲謂樂也。又凡響曰聲。《張載·正蒙》聲者,形氣相軋而成。兩氣者,谷響雷聲之類。兩形者,桴鼓叩擊之類。形軋氣,羽扇敲矢之類。氣軋形,人聲笙簧之類。皆物感之良能,人習而不察耳。《韻會》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。又聲敎。《書·禹貢》東漸于海,西被于流沙,朔南曁聲敎,訖于四海。《左傳·文六年》樹之風
【客枕】用之枕。喻指旅途中过夜。唐李商隐《酬令狐郎中见寄》诗:“朝吟搘客枕,夜读漱僧瓶。”宋陆游《宿枫桥》诗:“七年不到枫桥寺,客枕依然半夜鐘。”元方回《次韵仇仁近至日》:“紫逻招魂千里雪,彤庭待漏五更霜。闲人幸脱抅挛外,客枕何庸早起忙。”明郭奎《客枕》诗:“客枕睡不着,天高秋气清。”
【边】〔古文〕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眠切,音編。《玉篇》畔也,邊境也。《禮·玉藻》其在邊邑。《註》邊邑,九州邊鄙之邑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蕩搖我邊疆。又《正韻》旁近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齊邊楚。又側也。《禮·檀弓》齊衰不以邊坐。《疏》喪服宜敬,起坐宜正,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。又邊璋,半文飾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邊璋七寸。又姓。周大夫邊伯之後。南唐有邊鎬。《說文》作。漢典考證:〔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搖蕩我邊疆。〕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。 考證:〔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搖蕩我邊疆。〕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。
【灯影】1.灯光。唐沉佺期《夜游》诗:“月华连昼色,灯影杂星光。”明孟称舜《娇红记·明妖》:“我覷他灯影下庞儿无恙。”周克芹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》第八章:“门首的灯影中站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。”2.物体在灯光下的投影。南唐陈陶《题豫章西山香城寺》诗:“祗园树老梵声小,雪岭花香灯影长。”3.指灯影峡。在长江西陵峡。郭沫若《再出夔门》诗:“唐僧师弟立山头,灯影联翩猪与猴。”
【渔舟】渔船。南朝梁刘孝威《登覆舟山望湖北》诗:“荇蒲浮新叶,渔舟绕落花。”唐杜甫《初冬》诗:“渔舟上急水,猎火著高林。”清钱载《饮望湖亭》诗:“估客帆檣去,渔舟浦溆还。”刘半农《游香山纪事诗》之九:“渔舟横小塘,渔父卖鱼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