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维倾渤澥,天柱折崑崙
地维倾渤澥,天柱折崑崙释义
【天柱】1.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。《淮南子·墬形训》:“昔者共工与顓頊争为帝,怒而触不周之山,天柱折,地维絶。”《神异经·中荒经》:“崑崙之山有铜柱焉,其高入天,所谓天柱也,围三千里周圆如削。”唐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地势极而南溟深,天柱高而北辰远。”郭沫若《女神·女神之再生》诗:“党徒们呀,快把你们的头颅借给我来!快把这北方的天柱碰坏!碰坏!”2.比喻负重任者。田汉《关汉卿》第五场:“可是自从读了文丞相的《正气歌》,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愧前人的地维、天柱,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气了。”3.耳的别名。
【折】《唐韻》旨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列切,音浙。拗折也。《詩·鄭風》無折我樹。《周語》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,於是乎有折俎。又斷之也。《易·賁象》君子以明庶政,無敢折獄。《疏》勿得直用果敢,折斷訟獄。又折中也。《前漢·貢禹傳》微孔子之言,亡所折中。又曲也。《禮·玉藻》折還中矩。《註》曲行宜方。還亦作旋。《史記·灌夫傳》吾益知吳壁中曲折,請復往。又屈也。《前漢·伍被傳》折節下士。又挫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諸侯吏卒乗勝輕折辱秦吏卒。《前漢·蒯通傳》漢王一日數戰,亡尺寸之功,折北不救。又止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予曰有禦
【地维】1.维系大地的绳子。古人以为天圆地方,天有九柱支持,地有四维系缀。故亦指地的四角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其后共工氏与顓頊争为帝,怒而触不周之山,折天柱,絶地维。”南朝宋鲍照《喜雨》诗:“族云飞泉室,震风沉羽乡;升雰浹地维,倾润泻天潢。”2.喻纪纲。唐杨炯《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》:“年当晋宋,运柜周隋,太山覆而崑崙倒,天柱倾而地维絶。”严复《救亡决论》:“若夫君臣之相治,刑礼之为防,政俗之所成,文字之所教,吾儒所号为治道人道,尊天柱而立地维者,皆譬诸夏葛冬裘,因时为制。目为不变,去道远矣!”参见
【渤澥】即渤海。《文选·司马相如<子虚赋>》:“浮渤澥,游孟诸。”李善注引应劭曰:“渤澥,海别支也。”南朝梁沉约《和谢宣城》:“将随渤澥去,刷羽汎清源。”清曹贞吉《文殊院观铺海歌》:“鼇身一抹映天黑,鲸波万里连渤澥。”参见“渤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