颠倒执玉帛,奔走恐后至

颠倒执玉帛,奔走恐后至

诗句读音
颠倒执玉帛平仄:平 仄 平 仄 平
拼音: diān dǎozhíyù bó
奔走恐后至平仄:平 仄 仄 仄 仄
韵脚:去六至
拼音: bēn zǒukǒnghòuzhì

颠倒执玉帛,奔走恐后至释义

【颠倒】1.上下、前后或次序倒置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五》:“夫《琴操》以为孔子临狄水而歌矣。曰:狄水衍兮风扬波,船楫颠倒更相加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定势》:“效奇之法,必颠倒文句,上句而抑下,中辞而出外,回互不常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二八回:“趁饱带你去土牢里去,把索子緄翻着,一床乾稿荐,把你捲了,塞住了七窍,颠倒竖在壁边。”巴金《关于<第四病室>》:“我只把原来的第三病室同第四病室颠倒了一下,连用床位号码称呼病人,我也保留下来了。”参见“颠倒衣裳”。2.回旋翻转;翻来覆去。唐韩愈《秋怀诗》之八:“卷卷落地叶

【执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之入切《正韻》質入切,音汁。守也,持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又處也。《禮·樂記》師乙曰:請誦其所聞,吾子自執焉。又塞也。《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》子玉使伯棼請戰曰:非敢必有功也,願以聞執讒慝之口。又父之友曰執友。《禮·曲禮》見父之執,不問不敢對。《後漢·馬援傳》援爲梁松父執,松貴拜援牀下,援不之答。又捕也。《禮·檀弓》肆諸市朝,而妻妾執。《孟子》執之而已。又姓。又執失代,三字姓。又與慹同。《前漢·朱博傳》豪强執服。《註》謂畏威懾服也。 本作,省作執。亦作瓡。漢典考證:〔《書·大禹謨》

【玉帛】帛。古代祭祀、会盟、朝聘等均用之。《周礼·春官·肆师》:“立大祭用玉帛牲牷。”《左传·哀公七年》:“禹合诸侯於涂山,执玉帛者万国。”2.征聘贤士。晋枣据《杂诗》:“开国建元士,玉帛聘贤良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审举》:“施玉帛於丘园,驰翘车於巖藪。”3.古代诸侯会盟执玉帛,故又用以表示和好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上天降灾,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,而以兴戎。”清薛福成《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》:“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,皆先兵戎而后玉帛。”老舍《茶馆》第一幕:“三五十口子打手,经调人东说西说,便都喝碗茶,吃

【奔走】1.急行。《后汉书·史弼传》:“及下廷尉詔狱,平原吏人奔走诣闕讼之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变文》:“昼即看日,夜乃观星,奔走不停,遂至吴江北岸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异七·鬼粥砚》:“王遂发狂奔走,直上山巔,虽涧壑荆棘不避。”2.谓为一定的目的而忙碌。《书·武成》:“丁未,祀于周庙,邦甸侯卫,骏奔走,执豆籩。”唐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永之人争奔走焉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三八:“去到处奔走事情是他最怕的事。”3.逃走。《北史·叔孙建传》:“斩首万餘级,餘众奔走,投沁水死,水为不流。”元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二

【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丘隴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勇切,音。《說文》懼也。从心巩聲。《徐曰》恐,猶兇也。《黃帝素問》腎在志爲恐。《註》恐,所以懼惡也。《正韻牋》恐有驚惶之意。懼乃畏怕之實,恐在懼前也。《海錄》唐太宗撰太子接三師禮,與三師書,前名惶恐。後名惶恐再拜。又惶恐,灘名。《蘇軾詩》地名惶恐泣孤臣。又《廣韻》區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欺用切,去聲。疑也,慮也,億度也。 从。今省作卂。俗从几,誤。

【至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脂利切《正韻》支義切,音摯。《說文》飛鳥从高下至地也。从一,一猶地也。象形。不上去而至下來也。《玉篇》來也。《詩·小雅》如川之方至,以莫不增。《禮·樂記》物至知知,然後好惡形焉。《註》至,來也。又《玉篇》達也,由此達彼也。《書·無逸》自朝至于日中昃。《詩·小雅》我征徂西,至于艽野。又極也。《易·坤卦》至哉坤元。《註》至謂至極也。又《繫辭》易其至矣乎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故曰:至人無己。《註》至極之人。又善也。《禮·坊記》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弓人覆之而角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