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点渔灯照浪清,水烟疏碧月胧明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点点渔灯照浪清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下平十四清 拼音: diǎn diǎnyú dēngzhàolàngqīng |
水烟疏碧月胧明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二庚 拼音: shuǐ yānshūbì yuè2míng |
点点渔灯照浪清,水烟疏碧月胧明释义
【点点】小而多。北周庾信《晚秋》诗:“可怜数行雁,点点远空排。”唐皮日休《种鱼》诗:“池中得春雨,点点活如蚁。”明唐寅《步步娇·冬景》曲:“落木哀风江城晓,点点寒鸦小。”陈毅《元夜抵胡家坪》诗:“点点花灯当户照,齐占胜利在今年。”2.一点点,形容小或少。明汤显祖《紫箫记·心香》:“郡主点点年纪,説这般话,真是蕊珠仙品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八回:“修理这点点屋角,不过几十吊钱的事,怎么要派起我们一百两来?”张天翼《谭九先生的工作》:“我试问你,搅了这一阵,只有这点点子工作啊?”典
【渔灯】渔船上的灯火。唐皮日休《钓侣》诗之二:“烟浪溅篷寒不睡,更将枯蚌点渔灯。”宋柳永《安公子》词:“认去程将近,舟子相呼,遥指渔灯一点。”清陆藻《七月宿近华浦》诗:“暝色忽苍凉,渔灯出芦菼。”郁达夫《沉沦》八:“他在海边上走了一会,看看远岸的渔灯,同鬼火似的在那里招引他。”
【浪】《廣韻》魯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盧當切《正韻》魯堂切,音郞。滄浪,水名。《水經注》水出荆山,東西流爲滄浪之水。又康浪,水名。《廣輿記》在靑州臨湽。又浪浪,流貌。《屈原·離騷》霑余襟之浪浪。又聊浪,放蕩貌。《揚雄·羽獵賦》聊浪乎宇內。又浶浪,驚擾貌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樛蓼浶浪。又博浪,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河南陽武縣有博浪沙。又樂浪,漢郡名,卽古朝鮮國。又莊浪,縣名,屬平凉府。又《唐韻》來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郞宕切,音閬。波也。水激石遇風則浪。又鼓也。《孔稚圭北山移文》浪栧上京。又謔浪,不敬也。《詩·邶
【水烟】水烟”。亦作“水烟”。1.水上的烟霭。南朝梁简文帝《登烽火楼》诗:“水烟浮岸起,遥禽逐雾征。”唐岑参《江行夜宿龙吼滩》诗:“水烟晴吐月,山火夜烧云。”前蜀李珣《南乡子》词之七:“沙月静,水烟轻。芰荷香里夜船行。”2.用水烟袋装烟丝吸用的烟。吸时,烟从注水的筒管中通过,故称。清黄钧宰《金壶浪墨·烟草》:“兰州别产烟种,范铜为管,贮水而吸之,谓之水烟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一回:“伯父起来,洗过了脸,吃了一会水烟,又吃了点心。”鄢国培《巴山月》第一章六:“喻胜蜀左手拿着白铜水烟袋,吹燃纸捻吸着水烟,烟袋
【疏】《唐韻》所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山於切《正韻》山徂切,音梳。《說文》通也。本作。今作疏。《禮·樂記》淸廟之瑟,朱絃而疏越。《註》越,瑟底孔也。畫疏之,使聲遲也。《疏》疏,通也。使兩頭孔相連而通,孔小則聲急,孔大則聲遲。《經解》疏通知遠。又遠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予曰有疏附。《傳》率下親上曰疏附。《箋》疏附,使疏者親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夫禮者,所以定親疏。又麤也。《詩·大雅》彼疏斯粺。《箋》疏,麤也。謂糲米也。《禮·玉藻》客飧,主人辭以疏。《註》飧者,美主人之食也。疏之言麤也。又《郊特牲》疏布之尚,反女功之始也。又分也
【碧月】清澈的月亮。明吴承恩《移竹寺中得诗》之六:“碧月入帘深,红尘闭门远。”
【胧】《廣韻》盧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盧東切,音籠。《說文》朦朧也。又《類篇》朣朧,月初出。詳朣字註。
【明】〔古文〕朙《廣韻》武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鳴。《說文》照也。《易·繫辭》日月相推,而明生焉。《又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《疏》日月中時,徧照天下,無幽不燭,故云明。《史記·歷書》日月成,故明也。明者,孟也。又《易·乾卦》大明終始。《疏》大明,曉乎萬物終始。又《易·乾卦》天下文明。《疏》有文章而光明。又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疏》照臨四方謂之明。又《書·舜典》黜陟幽明。《傳》升進其明者。又《書·太甲》視遠惟明。《疏》謂監察是非也。又《洪範》視曰明。《傳》必淸審。又《詩·小雅》祀事孔明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