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捡苔花晕,微茫拄杖痕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微茫拄杖痕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上平二十四痕 拼音: wēi mángzhǔ zhànghén |
点捡苔花晕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diǎnjiǎntái|tāihuā4|1 |
点捡苔花晕,微茫拄杖痕释义
【微茫】芒”。1.隐秘暗昧;隐约模糊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祛惑》:“此妄语乃尔,而人犹有不觉其虚者,况其微茫欺誑,颇因事类之象似者而加益之,非至明者,仓卒安能辨哉!”前蜀韦庄《江城子》词:“角声呜咽,星斗渐微茫。”元鲜于枢《念奴娇·八咏楼》词:“瀟洒云林,微茫烟草,极目春洲阔。”清曾国藩《黄仙峤前辈诗序》:“智足以析天下之微芒,明足以破一隅之固,识之谓也。”华山《山中海路》六:“小铁锤在岩石上敲击着,山风回荡着空漠微茫的回声。”2.引申为渺茫。宋秦观《次韵子瞻赠金山宝觉大师》:“珍重故人敦妙契,自怜身世两微茫。”
【拄杖】执持。三国魏曹操《陌上桑》:“食芝英,饮醴泉,拄杖桂枝佩秋兰。”2.支撑着拐杖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韩康伯病,拄杖前庭消摇。”宋苏轼《次韵参寥寄少游》:“当年步月来幽谷,拄杖穿云冒夕烟。”3.手杖,拐杖。唐钱起《题延州圣僧穴》诗:“四时树长书经叶,万岁巖悬拄杖籐。”宋陆游《晚步江上》诗:“高柳阴中扶拄杖,平沙稳处据胡牀。”明马愈《马氏日抄·憨皮袋》:“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,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,腰间曳一蕉扇。”鲁迅《故事新编·理水》:“‘禹来治水,一定不成功,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,’一个拿拄杖的
【痕】《唐韻》戸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恩切,音鞎。《說文》胝瘢也。《玉篇》瘢痕也。《趙壹·疾世刺邪賦》所好則鑽皮出其毛羽,所惡則洗垢索其瘢痕。又凡物有迹者皆曰痕,如啼痕,苔痕,水痕,墨痕之類。又《集韻》五斤切,音垠。《博雅》腫也。又古恨切,音艮。腫病。
【点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多忝切,音玷。《說文》小黑也。又《正韻》點注也。《爾雅·釋器》滅謂之點。《註》以筆滅字爲點。又《玉篇》檢點也。又《廣韻》點畫。又《正韻》更點。又《廣雅》污也。《太史公報任安書》適足以見笑而自點耳。又《集韻》之廉切,音詹。人名。魯有豐點,齊有鮑點。又《集韻》丁賀切,音哆。草葉壞也。《齊民要術》故墟種麻,有點葉夭折之患。又《集韻》都念切,音店。亦汙也。《束皙·白華詩》鮮侔晨葩,莫之點辱。漢典考證:〔《太史公報任安書》適足以發笑而自點耳。〕 謹照原文發笑改見笑。 考證:〔《太史公報任安書
【捡】《唐韻》良冉切《集韻》力冉切,音斂。《說文》拱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奄切,音撿。束也,拘也。《前漢·王霸傳》郡事,皆以義法令撿式。《註》撿,局也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撿,同也。《註》撿,範模也,所出必同。又巡察也,也,挍也,舉也。《晉書·周顗傳》王導料撿中書故事,見顗表救己。又撿挍,官名。《唐書·百官志》開元六年,麗正修書院置使及撿挍官。○按撿挍二字从手。《廣韻》止收檢,以撿爲俗字。
【苔】《唐韻》徒哀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堂來切,音臺。蘚也。《淮南子註》靑苔,水垢也。《陸龜蒙·苔賦》高有瓦苔,有澤葵,散岩竇者曰石髮,補空田者曰垣衣,在屋曰昔邪,在水曰陟釐。《述異記》苔,又名重錢,呼爲宣蘚,南人呼爲姤草。 《集韻》亦作菭。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【晕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王問切《正韻》禹慍切,音運。日旁氣也。《釋名》暈,捲也。氣在外捲結之也,日月俱然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兩軍相當,日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