殿锁南朝像,龛禅外国僧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殿锁南朝像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:上三十六養 拼音: diànsuǒnán cháoxiàng |
龛禅外国僧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七登 拼音: kānchán|shànwài guósēng |
殿锁南朝像,龛禅外国僧释义
【殿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堂練切《正韻》蕩練切,音電。堂高大者。《初學記》《倉頡篇》殿,大堂也。商周以前,其名不載。按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始作前殿。《漢書》則有甘泉、函德、鳳凰、明光、臯門、麒麟、白虎、金華諸殿。歷代殿名或沿或革,惟魏之太極,自晉以降,正殿皆名之。《摯虞·決疑要註》其制有陛,右墄左平。平以文塼相亞次,墄者爲階級也。九錫之禮,納陛以登,謂受此陛以上殿。顏師古曰:古者屋高嚴。皆名爲殿,不必宮中。《前漢·黃霸傳》令郡國上計吏條對,有舉孝子者先上殿。《註》殿,丞相所坐屋也。今唯天子宸居稱殿。又重殿。
【锁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蘇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損果切,音瑣。《說文》鐵鎖,門鍵也。《集韻》鋃鐺也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以鐵鎖琅當其頸。《註》琅當,長鏁也。《班固·敘傳》繫名聲之韁鎖。《抱朴子·逸民卷》屈龍淵爲錐鎖之用。又《正字通》鎖子甲,五環相互,一環受鏃,諸環拱護,故箭不能入。《杜甫詩》雨拋金鎖甲。 《集韻》或作鏁。
【南朝】我国南北朝时期,据有江南地区的宋、齐、梁、陈四朝的总称。因四朝都建都于建康,即今南京市,故后人或借指南京。唐周贺《送绍康归建业》诗:“南朝秋色满,君去意如何?帝业空城在,民田坏塚多。”清陈恭尹《秋日西郊宴集》诗:“欲洒新亭数行泪,南朝风景已全非。”详“南北朝”。2.泛称位于南方的南宋、南明。宋范仲淹《奏为契丹请绝元昊进贡利害》:“今有见虏主亲信,须指挥夏州令杨守素入南朝勾当,必是动有关报。今来虏使却言北朝并不子细。”《宣和遗事》后集:“金人已渡河,乃呼曰:‘使南朝若遣二千人守河,我辈怎生得渡哉。’”明夏完
【像】《唐韻》徐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似兩切,音象。形象也,肖似也。又摹倣也。《易·繫辭》象也者,像此者也。《荀子·議兵篇》像上之意。通作象。
【龛】《唐韻》口含切《集韻》枯含切《正韻》苦含切,音堪。《說文》龍貌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洵龕也。《註》未詳。又《玉篇》受也,盛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龕,受也。齊楚曰鋡,揚越曰龕。受盛也,猶秦晉言容盛也。《郭註》今言龕囊,由此名也。又《廣雅》龕,取也。《揚子·法言》劉龕南陽。《註》取也。同戡。又《玉篇》聲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龕,喊唏聲。又勝也。《謝靈運詩》龕暴資神理。又浮圖塔。一曰塔下室。《唐褚遂良書》久棄塵世,與彌勒同龕。又《杜甫詩》禪龕只晏如。漢典考證:〔《揚子·方言》劉龕南陽。〕 謹照原書方言改法言。 考證:〔《揚
【禅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戰切,音繕。封禪。《韻會》築土曰封,除地曰禪。古者天子巡守,至於四岳,則封泰山而祭天,禪小山而祭山川。舜典,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,柴望秩于山川是也。齊桓公欲封泰山,管仲設辭拒之,謂非有符瑞,不可封禪。至秦始皇惑於神仙之說,欲禱祠以求長生,遂以封禪爲異典。項氏曰:除地爲墠,後改曰禪,神之矣。又代也。禪讓,傳與也。《孟子》唐虞禪。 一作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堯嬗以天下。《師古往》嬗,古禪讓字也。又通作擅。《荀子·正論篇》堯舜擅遜。《註》與禪同。又作儃。《揚子·法言》允哲堯儃舜之
【外国】1.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权。后以指本国以外的国家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“然张騫凿空,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,以为质於外国,外国由此信之。”唐韩愈《送郑尚书序》:“外国之货日至,珠香象犀玳瑁奇物,溢于中国,不可胜用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九回:“去年外国新到了一种纸卷烟的机器,小巧得很。”巴金《灭亡》第八章:“我起先推口说,我是外国人,夹在她们中间会使她们不方便。”2.犹外地,外乡。清李渔《意中缘·沉奸》:“我和你两个妇人,来在他乡外国,没有一个男子护身,也走动不得。”
【僧】《廣韻》蘇增切《集韻》慈陵切《韻會》思澄切《正韻》思登切,塞平聲。沙門也。梵音云僧伽,從浮屠敎者,或稱上人。梵語僧伽邪三合音,俗取一字,名曰僧。《魏書·釋老志》其始修心,則依佛法,僧之三歸,若君子之三畏也。又《禪宗記》禪僧衣褐,講僧衣紅,瑜伽僧衣蔥白。瑜伽僧者,今應赴僧也。又眞臘國呼僧爲苧菇,僧皆茹魚肉,惟不飮酒,供佛亦用魚肉。僧用金銀轎,扛傘柄者,國王有大政,亦咨訪之。又《唐本草》密陀,僧一名沒多僧,出波斯國,形似黃龍齒而堅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