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度供军需,发兵匝四垂

调度供军需,发兵匝四垂

诗句读音
调度供军需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diào dùgōng|gòngjūn xū
发兵匝四垂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五支
拼音: fā bīngzāsìchuí

调度供军需,发兵匝四垂释义

【调度】调整,转变。章炳麟《代议然否论》:“今之务在乎辑和民族,齐一语言,调度风俗,究宣情志,合之犹惧其隔阂,况剖分之。”1.安排,调遣。《汉书·佞幸传·董贤》:“哀帝崩。太皇太后召大司马贤,引见东厢,问以丧事调度。”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事始一》:“宰相杨收议罢屯军,以江西为镇南军,募彊弩二万,建节度,且地便近,易调度,詔可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十九:“晓荷很满意自己的从容不迫,调度有方。”2.做调度工作的人员。郭光《英雄列车》一:“关锡谦同意了李日奎的决定,便向调度请示,调度回电同意了他的意见。”3.格调,气度。

【供】《廣韻》九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容切《正韻》居中切,音恭。《說文》設也。一曰供給。《書·無逸》文王不敢盤于游田,以庶邦惟正之供。《禮·檀弓》杜蕢曰:蕢,宰夫也。非刀匕是供。《左傳·僖四年》敢不供給。又姓。明供仲序,廣東人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用切,音貢。義同。《華嚴經》諸供養中,法供最重。又通作共。互詳八部共字註。漢典考證:〔《左傳·僖元年》敢不供給。〕 謹照原文元年改四年。 考證:〔《左傳·僖元年》敢不供給。〕 謹照原文元年改四年。

【军需】军中所需的给养、被服、装具以及其他一切物资和器材。明吴本泰《帝京篇》:“筹边寝弛玩,军需飞檄催。”《清史稿·高宗纪四》:“允户部请开金川军需捐例。”徐迟《牡丹》五:“他悄悄挪动了他的老上司的一笔军需巨款,收购黄金。”2.军队的旧职务名。办理军需业务的人员。

【发兵】派出、调动或征集军队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周武王於是遂率诸侯伐紂。紂亦发兵距之牧野。”《周礼·春官·典瑞》“牙璋以起军旅”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:“以牙璋发兵,若今时以铜虎符发兵。”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刘秀发兵捕不道,四夷云集龙鬭野。”唐韩愈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诸道发兵或三二千人,势力单弱……一切可罢。”

【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息利切,音泗。《說文》囗,四方也。八,別也。囗中八,象四分之形。又《玉篇》隂數次三也。《正韻》倍二爲四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《又》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有四象,慶元閒知汀州府。又《正字通》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,防詐譌易,非四之本義也。又《集韻》息七切,音悉。關中謂四數爲悉。○按《正字通》云平聲音司,引《樂譜》四五讀司烏,不知此特口變易,非四有司音也。《正字通》誤。

【垂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是爲切,音甀。自上縋下。《易·大傳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。《詩·小雅》垂帶而厲。又布也。《後漢·鄧禹傳》垂功名於竹帛。又同陲。堂之盡處近階者。《書·顧命》一人冕執戣,立于東垂。一人冕執瞿,立于西垂。《史記·袁盎傳》臣閒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。又邊垂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虔劉我邊垂。《前漢·谷永傳》方今四垂宴然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宋公衞侯遇于垂。《註》垂,衞地,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。《宣八年》仲遂卒于垂。《註》齊地。又《集韻》馳僞切,音縋。鄉名。在縣。又《集韻》樹僞切《正韻》殊僞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