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和铅汞要成丹,大小无伤两国全

调和铅汞要成丹,大小无伤两国全

诗句读音
大小无伤两国全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二仙
拼音: dà xiǎowú shāngliǎngguóquán
调和铅汞要成丹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tiáo|diào|zhōuhé|hè|huó|huò|húqiān gǒngyào|yāochéng dān

调和铅汞要成丹,大小无伤两国全释义

【大小】大与小;大或小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孟冬之月﹞审棺椁之薄厚,塋丘垄之大小。”三国蜀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愚以为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。”明张居正《遵谕自陈不职疏》:“然臣愚,窃以为官有崇卑,则称有难易;任有大小,则责有重轻。”刘半农《瓦釜集·代自序》:“可见一种语言传布的区域的大小,和他感动力的大小,恰恰成了一个反比例。”2.指尊卑或长幼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言君臣、上下、父子、兄弟、内外、大小皆有威仪也。”《后汉书·度尚传》:“申令军中,恣听射猎。兵士喜悦,大小皆相与从禽。”金董解元《西厢记

【无伤】1.没有什么关系;不妨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﹝孟子﹞曰:‘无伤也,是乃仁术也,见牛未见羊也。’”唐杜甫《壮游》诗:“君辱敢爱死,赫怒幸无伤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七回:“衙内怕林冲是箇好汉,不敢欺他,这个无伤。”清吴敏树《淮阴侯论》:“汉诚胜楚,信则为汉臣,无伤者。”2.不损害;不伤害。《韩非子·说难》:“有与同污者,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;有与同败者,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。”晋支遁《还东山上哀帝书》:“篤慈孝之爱,蠕动无伤;衔抚惜之哀,永悼不仁。”3.即罔象。神话传说中的精怪之名。《尸子》卷下:“地中有犬,名曰地狼

【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養切,良上聲。《說文》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又《玉篇》匹耦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以九兩繫邦國之民。《註》兩猶耦也,所以協耦萬民,聯繫不散,有九事也。又《韻會》匹也。《左傳·閔二年》重錦三十兩。《註》三十匹也。又車數曰兩。《後漢·吳祐傳》載之兼兩。《註》車有兩輪,故稱兩。又《玉篇》二十四銖爲兩。又《雞林類事》四十曰麻兩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更鑄四銖錢,其文爲半兩。又《南史·齊和帝紀》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,名曰假兩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讓

【国】〔古文〕囗囶圀《唐韻》古或切《集韻》骨或切,觥入聲。《說文》邦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量人》掌建國之法,以分國爲九州。又《冬官·考工記》匠人營國,旁三門,國中九經九緯,經涂九軌,左祖右社,面朝後市。《禮·王制》五國以爲屬,十國以爲連,二十國以爲卒,二百一十國以爲州。《孟子》大國,地方百里,次國,地方七十里,小國,地方五十里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掌節》山國用虎節,土國用人節,澤國用龍節。《註》山國多山者,土國平地也,澤國多水者。又滅人之國曰勝國。《左傳註》勝國者,絕其社稷,有其土地也。又九州之外曰外國。亦曰絕國。《後

【调】《唐韻》徒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田聊切,音迢。《說文》和也。《玉篇》和合也。《詩·小雅》弓矢旣調。《禮·月令》仲夏調竽笙竾簧。又《韻會》揉伏也。《史記·秦本紀》大費佐舜調馴鳥獸。又《正字通》嘲笑也。《世說》王丞相每調之。又《廣雅》欺也,啁也,譀也,出買也。又《莊子·齊物論》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。《註》樹上枝葉搖動之形。又官名。《周禮·地官》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周禮有調人,其後氏焉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張流切,音輈。朝也。《詩·周南》未見君子,惄如調飢。《毛傳》調,朝也。又

【铅汞】1.铅和汞。道家炼丹的两种原料。宋苏轼《真一酒歌引》:“铅汞以为药,策易以候火,不如天造之真也。”元李好古《张生煮海》第三折:“你那里得熬煎铅汞山头火?你那里觅医治相思海上方?”清郑燮《燕京杂诗》之一:“不烧铅汞不逃禪,不爱乌纱不要钱。”2.指炼丹。唐白居易《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》:“专心在铅汞,餘力工琴碁。”清王韬《淞滨琐话·倪幼蓉》:“女少长喜閲《道藏》书,且多妙解。於炉火铅汞之事,独不深信。”3.道教语。指先天元气。清赵翼《挽唐再可》诗:“丹元养铅汞,胎息调龙虎。”

【要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於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伊消切,音邀。《博雅》約也。《論語》久要不忘平生之言。《註》久要,舊約也。《左傳·哀十四年》使季路要我,吾無盟矣。又求也。《孟子》脩其天爵,以要人爵。又也。《詩·魏風》要之襋之,好人服之。又會也。《禮·樂記》要其節奏。《註》要,猶會也。《釋文》要,一遙反。又《廣韻》勒也。又劫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上自欲征匈奴,羣臣諫不聽,皇太后固要,上乃止。又劾也,察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鄕士》異其死之罪而要之。《疏》要,劾實也。《書·康誥要囚傳》要察囚情,得其辭以斷獄。又衞圻之外,謂之要

【成丹】已炼成的仙丹。《太平广记》卷三引《汉武帝内传》:“后三年,吾必欲赐以成丹半剂,石象散一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