叠浪一滩翻积雪,连峰千里送青螺
| 诗句 | 读音 |
|---|---|
| 连峰千里送青螺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lián fēngqiān lǐsòngqīng luó |
| 叠浪一滩翻积雪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: làngyītānfānjī xuě |
叠浪一滩翻积雪,连峰千里送青螺释义
【连峰】亦作“连峯”。连绵的山峰。南朝宋谢灵运《会吟行》:“连峯竞千仞,背流各百里。”北周庾信《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》诗:“横阶仍凿涧,对户即连峰。”宋苏辙《游太山·四禅寺》诗:“古寺依巖根,连峯转相揖。”郭沫若《断断集·青年与文化》:“这种进展,就好像连峰一样,一个峰头接上一个更高的峰头。”
【千里】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师之所为,郑必知之,勤而无所,必有悖心,且行千里,其谁不知。”《后汉书·公孙瓒传》:“今吾诸营楼樐千里,积谷三百万斛,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。”唐孟郊《喜雨》诗:“朝见一片云,暮成千里雨。”
【送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弄切,音。《說文》遣也。《詩·邶風》遠送于野。《禮·曲禮》使者歸,則必拜送于門外。又《增韻》將也。《儀禮·聘禮》賔再拜稽首,送幣。《又》公拜送醴。又《正韻》贈行曰送。《詩·秦風》我送舅氏。又株送,罪人相牽引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廼徵諸犯,令相引數千人,名株送。《註》先至者爲魁株,被牽引者爲其根株所送也。又目送,以目相送也。《左傳·桓元年》目逆而送之。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四人趨出,上目送之。又縱送,善射之貌。《詩·鄭風》抑縱送忌。《註》舍拔曰縱,覆彇曰送。 《玉篇》籀文
【青螺】1.螺的一种。壳形椭圆,表面稍暗,杂有斑纹。可食。大者其壳可制酒器。宋曾巩《南湖行》之一:“断瓶取酒饮如水,盘中白笋兼青螺。”宋范成大《桂海虞衡志·志虫鱼》:“青螺,状如田螺。其大两拳。揩磨去麄皮如翡翠色,雕琢为酒杯。”2.指法螺。佛教称讲经说法为吹法螺。因借指佛教经典。《旧唐书·辛替否传》:“自像王西下,佛教东传,青螺不入於周前,白马方行於汉后。”宋秦观《还自汤泉十四韵》:“晚参圆白足,昏梵礼青螺。”3.喻青山。唐刘禹锡《望洞庭》诗:“遥望洞庭山水翠,白银盘里一青螺。”明张四维《双烈记·计定》:“妙高臺
【浪】《廣韻》魯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盧當切《正韻》魯堂切,音郞。滄浪,水名。《水經注》水出荆山,東西流爲滄浪之水。又康浪,水名。《廣輿記》在靑州臨湽。又浪浪,流貌。《屈原·離騷》霑余襟之浪浪。又聊浪,放蕩貌。《揚雄·羽獵賦》聊浪乎宇內。又浶浪,驚擾貌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樛蓼浶浪。又博浪,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河南陽武縣有博浪沙。又樂浪,漢郡名,卽古朝鮮國。又莊浪,縣名,屬平凉府。又《唐韻》來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郞宕切,音閬。波也。水激石遇風則浪。又鼓也。《孔稚圭北山移文》浪栧上京。又謔浪,不敬也。《詩·邶
【一】〔古文〕弌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於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益悉切,漪入聲。《說文》惟初大始,道立於一。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《廣韻》數之始也,物之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道生一,一生二。又《廣韻》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樂政,其極一也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韓生推詩之意,而爲內外傳數萬言,其語頗與齊魯閒殊,然其歸一也。又少也。《顏延之·庭誥文》選書務一不尚煩密。《何承天·答顏永嘉書》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。又《增韻》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下之動貞夫一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得一以淸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
【滩】〔古文〕潬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他干切《正韻》他丹切,育攤。水灘也。《增韻》瀨也。又《集韻》他含切,音貪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申曰涒灘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他案切,音炭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呼旱切《集韻》許旱切,音。水濡而乾也。與暵同。《說文》作。又《廣韻》奴案切《集韻》乃案切,難去聲。水奔流貌。又《韻補》叶他涓切,音湍。《白居易詩》手拄靑竹杖,足踏白石灘。漸怪耳目曠,不聞人世喧。
【翻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孚袁切《韻會》浮袁切《正韻》孚艱切,音番。《說文·新附字》飛也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衆鳥翩翻。又《增韻》反覆也。通作幡。又通作反。又《韻補》叶孚愔切《鄭曼季·贈陸雲詩》鴛鴦于飛,徘徊翩翻。載頡載頏,命侶鳴羣。又《韻補》叶孚焉切,西京賦與旃同叶。 《集韻》或作飜。亦作拚。
【积雪】堆积如雪;堆积起来的雪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:“桂櫂兮兰枻,斲冰兮积雪。”王逸注:“言己乘船,遭天盛寒,举其櫂楫,斲斫冰冻,纷然如积雪。”晋陶潜《咏贫士》之五:“袁安困积雪,邈然不可干。”唐皇甫冉《送令狐明府》诗:“荒林藏积雪,乱石起惊湍。”宋徐铉《木兰赋》:“伊庭中之奇树,有木兰之可悦。外烂烂以凝紫,内英英而积雪。”巴金《答井上靖先生》:“在那个寒冷的夜晚,您的庭院中积雪未化。”2.积久下雪。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时造船,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,咸不解所以。后正会积雪始晴,厅事前餘雪犹湿,於是以屑布地。”汉
